文学·文体·赋
介于诗与文之间、亦诗亦文的一种文体。“赋” 字最初的意义是朗诵,不是文体名称,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同时,“赋”又是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与“比兴” 的比喻象征、托物起兴不同,“赋” 的特点是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是一种非常直白的表现手法。到战国时代,这种铺叙的表现手法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荀子》 中就有 《赋篇》,分别铺写云、蚕、礼、知、针五种事物。这是 “赋” 从表现手法演变为文体的肇始。西汉人也将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作品视为赋体,称为 “屈原赋”、“宋玉赋”,故 “赋” 又有 “辞赋” 之称。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说: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这是说,赋体是由 《诗经》、《楚辞》 发展演变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刘勰指出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采摛文,言其形式; 体物写志,言其内容。这是历代赋体的共同特点。但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西汉才开始蔚成大国,故后人将“汉赋” 视为汉代文学的代表。赋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除了楚辞体的骚赋外,主要还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形式。古赋就是汉赋,其篇幅比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以及字数更多的长句。汉赋喜堆砌词藻,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后人虽有 “字林”一类的批评,但其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却被古人视为赋体的正宗。俳赋就是六朝赋,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趋于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或六言的骈偶组成,而且讲究平仄,通篇押韵,到了后期,更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六朝俳赋词藻华丽、音调铿锵、构思精巧,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反复玩味的美文。律赋则是唐宋科举考试专用的赋体,故又称 “试帖赋”。既然是考试文体,自然有许多硬性的规定,如题目、字数、韵式、平仄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同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考试一样,这种目的在测验应试者某种能力的专用文体,不可能产生出艺术精品。律赋在赋史上没有什么地位,只是聊备一体。文赋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是六朝俳赋的反动,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宋代以后,赋仍是文人学士最喜欢采用的文体之一,其形式则主要是俳赋与文赋,但六朝那样的美文和唐宋那样的精品,却几成绝响。
上一篇:宗教学·儒教·附:经学·谶纬
下一篇:经济学·制度·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