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徐而庵诗话》新诗鉴赏
诗论,一卷,清徐增撰。增(1616~?)字子能,号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与金圣叹同时,为当时诗文评点家。
有《而庵说唐诗》二十二卷,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后为张潮收入《昭代丛书》更名为《而庵诗话》,但有删节。日人近藤元粹编印《萤雪轩丛书》据《与同学论诗之语》收入,名为《徐而庵诗话》。
徐氏论诗不脱评点家习气,重师承规矩,但因地域关系也受到吴中诗派重才气、重性灵的影响。他说:“诗本乎才,而尤贵乎全才。才全者能总一切法,能运千钧笔故也。夫才有情、有气、有思、有调、有力、有略、有量、有律、有致、有格。情者,才之醖酿,中有所属;气者,才之发越,外不能遏;思者,才之径路,入于缥缈;调者,才之鼓吹,出以悠扬;力者,才之充拓,莫能摇撼;略者,才之机权,运用由己;量者,才之容蓄,泄而不穷;律者,才之约束,守而不肆;致者,才之韵度,久而愈新;格者,才之老成,骤而难至。”“才”和“气”等都是古典文论中经常应用的范畴,如果单独强调某点都容易趋于一端,造成流弊。把这些与“才”结合起来不仅使读者对“才”的理解更充实,并且可以避免单纯强调“情致”“格律”等所形成的偏向。“才”是诗人主观世界所应具备的,但还必须客观环境的“时以振之,地以基之,友以泽之,学以足之”。总之“才”不能脱离环境与时代的熏染、社会的影响、朋友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学习。具备了这些才能成为“全才”。应该说徐氏对于诗人所应具备的才性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关于“性灵”,他说:“诗写性灵,必先具清逸流丽之笔,然后煅炼,至于苍老。”他还注重诗人个性,认为诗是人个性的表现,“人高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因此,他主张“欲学诗,先学道。学道则性情正,性情正则原本得”。他还劝告诗人应“洗去名利二字”。书中言诗法之处多老生常谈,但也应承认这些恰恰是初学诗者应该注意的。
有日本排印《萤雪轩丛书》本。
上一篇:《历代诗歌总集·三体唐诗选》简介介绍
下一篇:《检索首页·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