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 涂山集》新诗鉴赏
诗别集,二十一卷,清方文撰。文(1612~1669)字尔止,一名一朱字明农,号涂山,桐城(今属安徽)人。明诸生,入清弃去,以游幕坐馆行医卖卜为生,尝漫游四方。
摅写亡国之感和故国之思,这是明遗民诗中共同的主题,方诗中这类作品也很多。姚康序云:“予自经变以来,举头向天,不复知日月所在。乃读尔止诗,老眼顿明。盖今之尔止,昔之汨罗、杜陵也,非三君子,此三代遂成黑暗地狱也。”也就是说方诗如同屈赋杜诗一样给读者以希望和力量。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人们精神上的明灯。其《暑夜行》写诗人漫步于“川上原”,人告诫夜间有虎,“我笑谓童子,勿听农夫言。古者修真士,岩居卧云根。日与猿鹿狎,时见虎豹奔。何曾遇侵害,翻得试心魂。我虽未闻道,肮脏立乾坤。鬼神且弗疑,鸟兽何足论。徘徊林树间,仰首延朝暾。”显然这是带有寓言性质
的作品,结尾表明了诗人对光明前途的信念。辛卯(1651)所作《初度书怀》组诗中表现了作者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精卫衔木石,将以填东海。力微愿不薄,终见桑田改。愚公徙北山,子孙期有待。山灵畏其诚,一夜移千磊。匹夫有至性,可以贯真宰。况乃忠孝人,九死犹未悔。世眼多懵懵,此理复谁解?”(其五)在他亲眼目睹清统治强大民族复兴希望渺荒的情况下,写道:“山中猛虎啮豪贤,独漉吟成北走燕。交有良朋空叹息,手无利剑合忧悁。因思梅里寻渔父,又想皋桥买钓船。两地未知何处好,且归南国看机缘。”(《七月一日出都门》他所谓的“机缘”就是能握住手中的“利剑”,投入抗清斗争,但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只能形诸梦寐。在游鲁中曾写《梦剑行》(秋夜梦一大人遗予剑器,上有细字,不知所谓,醒而作歌):“神人宝剑光陆离,梦中锡我何所为?我本山中采樵者,乍捧此剑心先疑。一自狼星射天府,中原处处闻鼙鼓。书生有志勒燕然,大将谁能斩温禹。”这些半是寓言、半是写实的作品恐怕是最能拨动“举头望天,不复知日月所在”的遗民心弦的了。可以说这些作品本身就是划破黑暗夜空的“利剑”。
方诗中更多的是描写作者贫困生活和抒发贫困中乐观主义精神的作品。如《穷冬六咏》写出作者在“无酒”“无米”“无盐”“无炭”“无柴”情况下而不改其乐观的精神。
方氏崇敬杜甫、白居易,其诗由杜入白,如施闰章所云:“尔止为诗,虽民谣里谚,涂巷琐事,皆可引用。兴会所属,冲口成篇,款典如话,真至浑融,自肺腑流出,绝无补缀之痕。”(见《明诗纪事》)确能揭示方诗的风格。
方集包括前集十二卷,集中收录戊寅至丙申(1638~1656)作品;续集四卷,有《游草》(1657~1658)、《徐杭游草》(1659)、《鲁游草》(1660)、《西江游草》(1661);《再续集》五卷,收录壬寅至己酉(1662~1669)作品。方集为其婿王概所刊。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据原刊影印本。
上一篇:《历代诗歌总集·楚辞章句》简介介绍
下一篇:《诗词曲论·诗论·宋诗纪事》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