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首页·续稿、续稿附》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三百九十二卷,诗七十六卷,明王世贞撰。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亦称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氏出身于世代显宦之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青州兵备副使。其父王忬为奸臣严嵩所害,弃官归,严嵩垮台后,被起用,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王氏为“后七子”之一,论诗也主张复古,强调“诗必盛唐”。其诗也有大量拟古和写古人唱和之作。作者身处当时政治斗争激流之中,所以当时激烈的忠奸斗争、国家艰虞,均在诗中有所反映。《乐府变》十章即事名篇,横议朝政,表现了强烈的爱憎。其《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诗长达一千六百余言,诗中叙述了严嵩父子起家、显赫、衰败、垮台过程,历数了其父子的罪恶,揭露了封建时代当权者的腐朽和明中叶官僚政治的黑暗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江陵伎》《钧州变》《楚愍王》均反映明朝所封诸侯王称霸一方的恶行和他们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分封子弟为诸侯是明代一大弊政)。《尚书乐》写严嵩死党赵文华从飞扬跋扈、志得意满,到垮台入狱,为人们所唾弃的情景。《太保歌》写统率锦衣卫的陆炳气焰熏天,甚至到“但呼太保名,能止小儿啼”的地步,暴露了明代特务统治的恐怖。在诗结尾写道:“有权勿遽欢,无权勿终酸。无权保庐井,有权不保七尺棺。我歌太保歌,贵者蹙其颦。已令前人后人笑,莫令后人笑后人。”这些作品语言通俗流畅,与王氏其他作品追逐典雅的复古作风不同。明中叶以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有意识地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表现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倾向,王氏的《乐府变》正是这种倾向中的一部分,其《咏史诗》一百首从先秦咏到明代于谦,多是“直言之则不敢,置之则不忍”,与现实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其晚年在南京写的二十首七绝都是透过南京表面繁华,揭露现实弊端的作品:“啼饥哭死遍长干,惟有乌鸢意觉宽。山色江声空自好,不如聋瞽任春残。”(其二)“侯门犹自斗豪华,一宴中人产一家。马食鹑衣它日事,银缶翠釜片时夸。”(其七)这些是大多数沉湎于六朝金粉,讴歌秦淮风月的文士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实际上自唐代以来,大城市的畸形繁荣,往往是社会大动乱的前兆。
世贞诗凡数变,风格多样,气象宏伟,早年倾心盛唐,中年以后也雅慕白居易、苏轼,晚年一度爱好民歌,因此雄放、平淡、旷远、委婉、活泼之作皆集于一身,如其《漫兴》所云:“野夫兴到不复删,大海回波生紫澜。欲问济南奇绝处,峨嵋天半雪中看。”虽是咏李攀龙,但也可看成夫子自道。王氏主持文坛二三十年又好奖掖后进,“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在其周围形成了“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以及所谓“四十子”,可见其影响之大,王集竟成了后生小子作诗文时剽窃的对象。
王集为王氏自己及其子士骏、士骐等编辑整理。所谓“四部”指赋部、诗部、文部、说部。正稿为作者自刊。续稿,万历中始刊刻。
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编《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一篇:《诗词曲论·词论·蕙风词话》简介介绍
下一篇:《词曲总集·别集·词·国朝词综续编》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