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诗式》新诗鉴赏
诗论,五卷,唐皎然撰。皎然见《杼山集》。
此书是一部较系统论述诗歌艺术的专著。所谓“诗式”,指诗歌之法式。全书着眼于诗歌创作和欣赏内部规律之探讨。
第一卷总论诗法,提出了“体变未必道丧”,并主张“复古通变”的诗史观。对诗境作了较深入的论述。作者言“诗情缘境发”,认为境界关系着诗品的高下和诗风的特点:“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因此,书之开篇即为“明势”:“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取境得当,还必须经过“苦思”,经过“至难至险”后才能得到“奇句”,镕铸诗境。作者认为不能脱离性情,只有真实性情与外界景物结合才能产生好诗。因此,皎然反对“虚诞”“诡怪”。
书中还对创作灵感作了描述:“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颇能传达创作灵感的特点,认为灵感是与平时的学问和思考的积累密切相关的。
皎然的美学向往是“自然”,反对刻意追求形式。对自沈约以来的“四声”“八病”之说颇有微词,认为这会导致“风雅殆尽”。主张“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也就是说应以诗人内心审美冲动为创作的出发点,并以此来带动作品格律的整饬和声音的和谐。
第一卷之末到第五卷用汉魏以来至唐诗例讲明诗之五格。以“不用事”为第一格,“作用事”为第二格,“直用事”为第三格,“有事无事”为第四格,“有事无事,情格俱下”为第五格。“格”有等第之意。从这些分等品评之中可见作者之审美情趣。
诗歌经过盛唐繁荣之后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但是僻处江东的皎然似乎对中原诗歌发展并不太熟悉。书中很少以李白、杜甫这些伟大诗人作品为例,高适、岑参也没有涉及,王维、王昌龄的边塞诗也未用来为例。这虽与作者僧侣的审美情趣有关,也说明他对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诗歌的发展并不太了解。
在“诗格”部分中所用诗例大部分是魏晋南北朝作品。因此,它不能深入反映诗歌创作规律。它所推崇的作品也只是“情在言外”“意冥句中”“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的冲淡之作。这对晚唐司空图《诗品》、严羽的“以禅喻诗”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活跃于大历、贞元之间的吴中诗派创作的指导。
此书有一卷本和五卷本。皎然原稿一卷,后经湖州刺史李洪及其门人吴生的点窜成为五卷。今李壮鹰重新编纂,加以校注,厘为五卷,但书中仍有后人窜入文字痕迹。如卷五竟引徐凝诗,皎然与其不相及。书后附有“皎然传略资料”“皎然《诗议》《评论》”“皎然诗文选录”“皎然《诗式》逸文”等。
李氏校注之书名为《诗式校注》。有齐鲁书社1986年排印本。
上一篇:《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洪北江诗文集》简介介绍
下一篇:《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隰西草堂集》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