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总集· 全唐诗》新诗鉴赏
唐诗总集,一百卷,清彭定求等人奉旨编纂。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南畇,又号访濂,江南长洲(江苏苏州)人。康熙十五年(1676)状元,曾官翰林院侍讲。
康熙四十四年皇帝五次南巡至苏州,遂将季振宜所编《全唐诗》一部交给迎驾的江宁织造曹寅,并命令他组织人员校订刊刻,于是曹寅组织了一批江浙在籍翰林负责编校此书。除了彭定求外还有徐树本、沈三曾、杨中讷、查嗣瑮、车鼎晋、潘从律、汪士鋐、汪绎、俞梅等,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编成。
全书共收录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凡二千二百余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帝王后妃列在卷首,次则乐章、乐府,再次则一般作者)。作者姓名之后附有小传,以及对该作者的简单的评价。书中间出校文、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的互见情况。季振宜的《全唐诗》是依据吴琯《唐诗纪》,吴琯书所收只有初唐、盛唐部分,因此季振宜的《全唐诗》的中晚唐部分就比较薄弱。彭定求编《全唐诗》初盛唐部分依据季书,中晚唐部分则依据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并加以补苴而成。由于季振宜、胡震亨二书的学术价值比较高,为这部《全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此书基本上汇集了有唐一代诗歌。书中对一些作品归属、真伪等问题作了符合实际的考订。
因为此书是出于众手,又成书仓促(只一年),其粗糙必不可免。何况参与编纂的众人都是辞章之士,对于唐诗学缺乏研究,并对所依据的季、胡二书缺乏必要的理解,如将胡震亨书中的诗人小传的引文出处及其所用的诗别集的版本流传情况的说明和考证,以及季书中校勘记中的出处的说明统统删去,这就大大降低其学术价值。因此这部《全唐诗》没有做到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反而有所降低。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漏收的情况严重,其所遗漏约在十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除了有一些材料是当时不可能看到的以外(如敦煌和出土遗物),大部分还是不应遗漏的。例如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中的作品未被收录是不应该的。另外,误收、重见(前面见于“乐府”,后面又重见于本集的情况特别严重)之处很多,有些诗歌用北宋初年的典故,明显不是唐诗也被收入。诗人的排序也存在比较严重问题,活跃在中唐的刘长卿排在盛唐诗人李白、高适之前,显然是不妥当的。其中的小传、小注方面的错误则更多。例如叙述杜甫生平,在川部分说得很细,但没有提到杜甫在川中生活时间最长、留诗最多的夔州。至于文字错讹、体例失当之处也还不少。有待于重新整理。
康熙四十六年四月清圣祖为之作序,题额,名之曰“御定全唐诗”,在扬州开局刊刻,是为“扬州诗局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此点校排印出版。书末附有“作者人名索引”和日本人上毛河世宁所辑《全唐诗逸》三卷。
上一篇:《词曲总集·别集·曲·花影集》简介介绍
下一篇:《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红杏山房诗钞》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