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槎翁诗集》新诗鉴赏
诗别集,八卷,补遗四卷,明刘崧撰。崧(1321~1381)字子高,初名楚,号槎翁,泰和(今属江西)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经明行修授职方郎中,累官至吏部尚书,致仕归乡。复召为国子司业,卒于官。
刘氏生活在元末明初大动乱中,其家乡江西的兵乱尤甚于其他地区。刘崧作品许多反映了在战争和各种灾害中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壬辰感事》六首描写了江西动乱的由来。《感旧》写道“我里经丧乱,视故存者稀”,揭示了战乱的后果。《南乡怨歌》写兵匪相续、虎去狼来:“杀尽丁男掳奴女,手麾牛羊雨中去。”《养牛叹》《采野菜》《后掘冢歌》等揭露了地方军队(寨军)胡作非为,《筑城叹》写兵匪拉锯战中驱赶人民筑城之苦。《布谷鸟》写由于“丁壮从军”“中男筑城”,春来土地无人耕种。《有虎行》写猛虎入城市公然食人而军队不敢制止。《虎逐狼》写虎狼相接,人民备受痛苦。这两首诗可作寓言诗读,它们形象地展示了那个想作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人们的出路只有死。其《凶年民有弃子于江渚者诗以寄哀》令人不忍卒读:“骨肉岂不亲,无食难为恩。抱子弃水中,哭声吐复吞。母饥骨髓枯,儿饥眼眶出。终然两难存,何以共忧恤。岁月不相贷,恩爱从此分。我死尚可忍,儿啼那复闻。儿啼那复闻,江水流浩浩。不忍回视之,衔悲入秋草。”虽然此诗受到汉末王粲《七哀》的影响,但因作者描写细腻,更富于感人的力量。刘诗中还有一个《石崖行》写挖煤工人之苦:“乡夫如鬼入地道,鞭血哭泪复滂沱。斸深掘远不知返,土囊砑空忽崩反。十人同入几人归,接便篝灯出牵挽。”这大约是较早写煤矿工人塌方灾难的诗作,后世的旧体诗人也很少涉及。
刘诗也表现了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勉为衣食赀,耕种安可忘。里胥昨相过,录我桑菜场。新令有严课,民生固其常。相送里胥去,悲歌念时康。”(《园居杂兴》)刘氏擅长七言歌行,虽气势格局不如高启,但也奔放流畅,颇有动人之处。而且题材比高广泛。刘为明初江西(或称江右)诗派创始人,其诗取法中唐和南宋陆游,范成大中年以后诗,与宋代江西诗派大异其趣。刘崧古体歌行雅正雄丽,清和婉约,近体则往往流于平易浅切,缺少诗味。以刘崧为代表的明代江西派对明代台阁体代表人物杨士奇有很大影响。
刘集现存者仅是选本,为明万历间张应泰所选,张氏任职于泰和,见刘崧《遗草》《职方集》等集皆不传,于是与刘氏后裔就其全集手稿选录十分之七,刊刻以行,有明万历丁酉(1597)刻本。
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上一篇:《诗词曲论·曲论·曲律》简介介绍
下一篇:《历代诗歌别集·清代与近代部分·霜红龛集》简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