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城中谣
汉代歌谣名。始载于《后汉书·马廖传》,《玉台新咏》卷一选录题作《童谣歌》,《乐府诗集》载入卷八七《杂歌谣辞》。清吴兆宜《玉台新咏》注曰:“《后汉书》:前世长安《城中谣》,言改政移风,必有所本,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据此,歌谣始传唱于西汉都城长安。词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讽咏了当时长安城内贵族妇女所时尚的高发髻、阔眉毛、大袖筒的妆饰。由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的对应规律,京城时妆被四方各地争相效仿,而且变本加厉地发展到了可笑的地步。歌谣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反映了这种上行下效、恶滥蔓延的社会风气。东汉马廖曾引用这首歌谣来说明“吏不奉法,良由漫起京师”(《后汉书·马廖传》),认为一切不良风气、腐败现象的滋延,其根源皆在统治者的倡导。由此可见其社会影响之大。六句歌词都是比喻,用形象来发议论,加上适当的夸张,遂使这首民歌在辛辣的讽刺中带着几分含蓄和幽默。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作名·垓下歌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大历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