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一师心匠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语见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一:“自今而后,拟以纯灰三斛,细涤其肠,日取《六经》、《周礼》、《孟子》、《老》、《庄》、《列》、《荀》、《国语》、《左传》、《战国策》、《韩非子》、《离骚》、《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班氏《汉书》,西京以还以至六朝及韩、柳,便须铨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遇有操觚,一师心匠,气从意畅,神与境合,分途策驭,默受指挥,台阁山林,绝迹大漠,岂不快哉!”王世贞是明后七子的领袖,提倡复古,主张“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这观点与李梦阳一致,但在具体的方法上则有所不同。李梦阳的态度比较拘执,主张“尺寸古法”(《驳何氏论文书》),以作字喻作文,务求与古人同。王世贞则比较灵活,指出“若模拟一篇,则易于驱斥,又觉局促,痕迹宛露,非斫轮手。”据此而提出了“一师心匠”的理论主张。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师古方法,即大量阅读古人,主要是先秦两汉人的作品,求其融会贯通,渐渍于心,在写作时则不必存有模拟某家某作之意,而“一师心匠”,信笔写去,写出自己的“意”与“境”。这样的文章,意境是自己的,格调却很高古,暗与古人相合。王世贞这一观点与何景明所说“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大致相同,但具体化了。当时后七子之一谢榛论学古人诗当如“蜂采百花之蜜”,取唐人十四家集中之佳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如此则“出入十四家之间,俾人莫知所宗”(《四溟诗话》卷三),其精神亦正仿佛。当然此所谓“一师心匠”是建立在师古论基础上的,是师古论比较灵活的一种表现,它与反对复古论者所提倡的“独抒性灵”、“师心自任”有相当大的区别。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龚自珍年谱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万取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