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作名·竹枝词
①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八一《近代曲辞》。原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顾况、白居易、刘禹锡等依其声改作新词,内容多写风土人情和男女相思,形式为七言四句,语言通俗,音节谐美,近人刘师培称之为“七言绝句之变调”(《论文杂记》一五)。其中以刘禹锡所作最为著名,并盛行于世。后代仿效者很多,且用作词调名。②唐组诗名。七绝。刘禹锡作,见《刘禹锡集》卷二七。共两组,一组为九首,一组为二首。作于长庆二年(822)。其时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当地流行民歌《竹枝》,他认为“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竹枝词九首引》)。于是仿效屈原《九歌》而作《竹枝词》。或写当地风物,或咏男女爱情,情味隽永,音调浏亮,富有民歌风味。宋黄庭坚赞曰:“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词意高妙”,“奔轶绝尘”(《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其中以《竹枝词九首》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和《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首尤为著名。前首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形象地写出女子对恋人既热烈相爱又忧虑其易情的复杂心态。后首运用谐音双关手法,以天气的“有晴”、“无晴”捉摸不定,描写女主人公无法确定对方恋情的迷惘不安心理。两首都写得情真意切,语语可歌,极富美感。明谢榛评“东边”二句曰:“措词流丽,酷似六朝。”(《四溟诗话》卷二)刘禹锡《竹枝词》对后世影响颇大,宋代苏轼、叶适、元代杨维桢、清代郑燮等人均有仿作。
上一篇: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章孝标
下一篇: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地方总集·竹里诗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