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骨气
古代诗学概念。在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骨”与“气”分而论之,云:“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分别从语言和神气两方面来讨论。至钟嵘《诗品》则合二为一,卷上评曹植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但钟嵘也常将“骨”、“气”作为两义对待。他评刘桢诗“真骨凌霜”,是指诗的立意坚贞高拔,与评曹植“骨高”角度相同。他又评刘桢诗“仗气爱奇”,也与曹植评语“气奇”思路不二。“气”就是气势。陈子昂推崇“汉魏风骨”,称誉“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骨气端翔”与“骨气奇高”造语相仿,气翔则高远,骨端则耿直。序文于“骨气端翔”之前感叹说:“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可以推测,“骨气”与“风雅”密切相关,“骨气端翔”也就是赞美《咏孤桐篇》的立意不失《诗经》的雅正,同时又具有唱叹回旋的气势风韵。对曹植的评语“情兼雅怨”,即是说他的诗有《诗经》的“风雅之致”。综上可知,以“骨气”论诗,它包括立意和气势两个方面。刘勰《文心雕龙·风骨》:“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建安诗多“骨气”,“言气骨则建安为俦”(《河岳英灵集·集论》),可见有“骨气”的诗,立意高拔不俗,性情梗概雅厚,决不凄凉哀怨、多愁善感。它直抒胸臆,不尚雕镂,故一气流转,得劲健之势。钟嵘评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少则气盛,多则支离,所以“体被文质”,方得“骨气”。有“骨气”的诗,其感慨多因现实而发,梗直不屈,风格刚健。杨炯《王勃集序》说龙朔年间诗文“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缺乏现实内涵,语气委弱绮靡,诗也就没有“骨气”。
上一篇: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马君武
下一篇: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