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以文字为诗
古代诗学概念。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散文化倾向的一种概括与批评。语见其《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严羽对于诗歌,提倡“兴趣”与“妙悟”,说明他对诗歌作为抒情性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学创作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已有所认识。据此,他严厉抨击了苏轼、黄庭坚之后宋诗的散文化倾向。其实,对诗歌散文化的批评,并不始于严羽。如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就称引黄庭坚语云:“杜(甫)之诗法,韩(愈)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批评了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这一“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在宋诗发展中得到了加强,黄庭坚自己也难免此弊。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批评黄庭坚作诗“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又如张戒《岁寒堂诗话》批评黄庭坚“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但是“以文为诗”,经过苏(轼)黄(庭坚)的发展,却逐渐垄断北宋诗坛而开一代诗风。当然,在文学史上“以文为诗”有功有过:开拓诗歌新洞天,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多运用虚词,以散文句式章法入诗,运散人诗以增强诗歌气势等,其功不可没;在这方面,严羽因其“以文为诗”而一概否定,认识有其片面性。但是,“以文为诗”不重诗和文的区别,忽视诗歌的独特抒情艺术特征和形象思维的创作要求,其过不可讳;在这方面,严羽的批评是中肯的。因为“以文为诗”,一般缺少含蓄蕴藉的“一唱三叹之音”,直露而无馀味,令人“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处”(《沧浪诗话·诗辨》)。严羽的批评,当时如刘克庄就有共鸣,其《竹溪诗序》云:“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于此可见,严羽对于“以文为诗”的批评,利于纠正不良诗风,继承和发展了诗歌重视意境创造的优良传统,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而且促进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以意逆志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传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