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论
诗经学专著。一卷。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任太平州教授、江西转运副使,后又出知泉州、明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諡文简。有著作多种行世,以《考古编》、《演繁露》、《雍录》等,较为知名。《诗论》原隶属于《考古编》之中,故《宋史·艺文志》未单独著录,明末清初刻入丛书,如明崇祯间的《芝园秘录初刻》、清初曹溶《学海类编》,皆收有《诗论》一卷。《诗论》分若干专题,论《诗经》的体制、历史和优劣得失,而不疏解诗句,在经解之中,别开生面。今本多作十八篇,而朱彝尊《经义考》作十七篇,题为《诗议》。曹溶《学海类编》始改为十八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考原本亦作十七篇……然详其文意,《论诗乐》与《论商鲁颂》了不相属,似《考古编》刻本误合,曹本分之,亦非无见也”。所论十八题(篇)中,以论“古无国风之名”、“南为乐名”最为有见。“诗有南、雅、颂,无国风,其曰国风者,非古也。”举《论语》中孔子言诗,未尝有言国风者,季札观乐所称,亦无国风名目以为论证。若“古”谓战国以前,则其说当为可信。至谓“左、荀创标风名之误”则系强以己意,揣测原委,难免求深反惑。程氏论南为乐名,主要以《诗序》所言文王之化,自北而南等论说之不当,反证南本为乐。并又专设“论南、雅、颂之为乐无疑”一题,加以论证。对“南”之解释,历来诸说纷纭。《诗序》“文王之化自北而南”一说以外,尚有毛亨、郑玄的“南夷之乐”说,《吕氏春秋》的“南音说”、林艾轩、赵惪等的“南为楚风”说、王质和崔述的“南为诗体”说,旧说还有以南国、南土、南面以及诗中多有南字等,作为得名为“南”的理由。要之,终以程大昌提出的“南为乐名”最为允当。《诗论》中论及《诗序》者凡五六题,然多非程大昌首创之论。其论“诸国为徒诗”。南宋以后,议者殊多。元代吴澄,清代陈启源、顾镇、马瑞辰、魏源、范家相、皮锡瑞皆举证以辨其非。至于改定《毛诗》标题,程大昌根据《左传》记季札观乐,有雅、颂而无国风之名,乃改定今本《毛诗》标题。如原本作“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毛诗·国风”,程大昌改为“关雎诂训传第一·毛诗·周南”,并云“召南视此而定”。自邶至豳亦皆加以删改,删去“国风”二字。皆系妄改旧文,很不可取。《诗论》有《芝园秘录初刻》本、《学海类编》本、《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百部丛书集成》本。以《学海类编》本为佳。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经通论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论著述·诗话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