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读风偶识
诗经学专著。四卷。清代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乾隆举人,嘉庆间历知福建罗源、上杭诸县,有政声。乞归后以著述终老。治学富疑古精神,喜独抒己见,对史学造诣甚深,以《考信录》和《读风偶识》著称于世。后人编有《崔东壁遗书》。崔述解《诗》,最大成就在于有历史观念;《读风偶识》常有创见,考证精辟,立论坚实,足以自成一家。其书本以批判《诗序》为主旨。在崔述以前,郑樵、朱熹、章如愚、姚际恒,在他以后魏源、皮锡瑞都曾历指《诗序》之非,然而他们的着眼点都在义理方面,唯崔述能用历史观点检验它是否符合史实。崔述认为《诗序》以世次划分“正变”,以“正变”定“美刺”,分明与客观事实不符。他指出《七月》、《东山》、《破斧》“非盛治之世,安能有此,此固不得谓之变也”。还指出《淇奥》、《缁衣》、《鸡鸣》、《蟋蟀》“皆足以见君德民风之美,何所见其当为变风也者”。他还举出一些具体诗篇,说明“即衰世亦未尝无颂美之诗”,所辨都很有说服力。他认为《毛诗》最讲不通的地方就是用诗的世次来定“正变”,许多穿凿附会都由此而来。崔氏在这方面的辨诘,多中肯綮。《诗经》注解问题最多的是《国风》,《国风》中曲解最多的是二南。《读风偶识》对二南的论述,最为精辟,为全书的精粹所在。崔述不同意自郑、孔以来说诗者皆认为《周南》、《召南》在文王之世的说法。他首先考核所谓“文王之化”的问题,在《考信录》中考定西伯姬昌只是在后来才被追封为文王的,否定了文王曾自封为王,也就否定了由所谓“文王之化”衍生出来的各种说解,从根本上推翻了《诗序》对二南的附会。崔氏并进一步据周公、召公皆至武王之世始显,至成王之世始分陕而治的史实,论证了二南不但非文王时诗,亦不尽系成康时诗。如《汉广》“乃周衰时作”,《汝坟》“乃东迁后诗”,《甘棠》“作于康、昭之际”,《行露》、《羔羊》二篇“为周道衰,穆王以后所作”等。崔述的考论对于推翻《诗序》“文王之化”的谬说,有釜底抽薪的作用,这是《读风偶识》功绩。由于时代的限制,崔述论诗,仍以盛、衰、贞、淫等观点立说,又热衷于诗篇的教义,主张说诗要触类旁通,往往忽视了诗篇原有的旨趣,造成一些新的曲解和附会。《诗风偶识》有《畿辅丛书》本、《崔东壁遗书》本。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论著述·说诗晬语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谢灵运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