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风流派·宋初诗歌革新运动
北宋初年反对以西崑体为代表的浮靡诗风的诗歌革新运动。其先驱者有王禹偁等人,重要骨干是苏舜卿、梅尧臣,领袖人物为欧阳修。宋王朝确立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安定繁荣的景象,许多贵族官僚征歌逐舞,吟风弄月,唐末、五代以来的浮靡诗风得到发展,遂导致西崑体的出现。而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宋立国不久便滋生出各种弊病,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内忧外患越益严重,部分富有忧患意识的士大夫于进行政治改革的同时,提倡诗歌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崇尚清新朴素的诗风,诗歌革新运动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率先举起诗歌革新大旗者,为稍早于西崑派的王禹偁,他抨击宋初的绮靡诗风,慨叹“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无人收”(《还扬州许书记家集》),标举学习杜甫、白居易之诗,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自贺》),所作诗歌较富现实内容,风格平易自然。西崑体出现后,石介等人竭力反对雕琢浮华之风,猛烈攻击西崑派代表人物杨亿的“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怪说》中)。然王虽颇有成就,却影响不大,石则重道轻文,无甚创作业绩,均未有效地遏制颓靡诗风。及至与石介同时或稍后的苏舜卿、梅尧臣、欧阳修登上诗坛,诗歌革新遂进入新的阶段。他们明确地反对浮靡诗风,苏舜卿不满以藻丽为胜(《上孙冲谏议书》),梅尧臣批评“尔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辩雄。经营惟切偶,荣利因被蒙”的不良习气(《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欧阳修抨击西崑诗风,指出自“杨、刘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崑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六一诗话》)。他们推崇李白、杜甫、韩愈等人诗作,提倡继承风雅传统,触及现实,有感而发,梅强调“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同上),欧主张“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诗本义·本末论》),提出“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风尚,讲究诗歌的生动含蓄,意新语工,梅一再讲“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依韵和晏相公》),“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苏提出“雄豪尚馀柔,淡泊忽忘言”(《怀月来求听琴诗因作六韵》),欧称赞李白的“天才自放”(《笔说·李白杜甫诗优劣说》),认为苏舜卿的“以超迈横绝为奇”和梅尧臣的“以深远闲淡为意”是“各极其长”,并大力肯定梅的如下说法:“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六一诗话》)他们所作诗具有较强的现实内容,苏的《庆州败》,梅的《田家语》、《汝坟贫女》、《陶者》,欧的《食糟民》、《边户》等均是其代表作,亦有不少诗善于抒写个人感受,苏的《淮中晚泊犊头》,梅的《闻欧阳永叔谪夷陵》,欧的《戏答元珍》、《黄溪夜泊》等皆是,诗风清新自然,朴素流畅,且具议论化、散文化倾向,初步体现出宋诗的特色。欧阳修等人诗歌主张明确,创作成就卓异,欧又是北宋文坛领袖,影响深广,遂使西崑诗风衰歇,诗歌革新取得成功,为以后宋诗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清宋荦认为苏舜卿“挽扬、刘之颓波,导欧、苏之前驱”(《苏子美文集序》)。南宋刘克庄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清叶燮指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卿二人。”(《原诗》外篇下)明张綖曰:“杨、刘诸公倡和《西崑集》,盖学义山而过者。六一翁恐其流靡不返,故以优游坦夷之辞矫而变之,其功不可少。”(《刊西崑诗集序》)刘克庄云:“杨、刘又专为崑体,故优人有挦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江西诗派序》)皆对其在诗歌革新中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学概念·妙悟
下一篇: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宋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