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屈原
名平,字原,后人多称其字,或尊称屈子。屈原为楚之同姓贵族,其先封于屈,因以为氏。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楚怀王信赖。二十馀岁即任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东使于齐,以结强党。怀王使其造为宪令,以图变法。属稿未定,宠臣上官大夫靳尚欲夺之,不与。谗于怀王,谓屈原自夸其功,遂见疏。秦患楚、齐交好,令张仪入楚,诈许怀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而楚绝齐后,张仪竟食言。怀王十七年(前312),伐秦,败绩。乃复用屈原使齐修好。怀王十八年,秦复与楚亲,怀王誓欲得张仪。仪至楚,厚赂靳尚,设诡辩于宠姬郑袖。怀王惑之,释张仪。屈原使齐返,劝怀王杀张仪以绝秦,追之不及。后楚复背齐合秦,放流屈原于汉北。怀王二十八年,秦与齐、韩、魏共攻楚,怀王恐,乃质太子于齐,复召屈原使齐求和。怀王三十年,秦约楚怀王会盟于武关,屈原谏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不听,人秦,为秦留为人质以求割地,不从,后遂客死于秦。怀王为秦所扣留后,顷襄王嗣位,弟子兰为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靳尚谗屈原;顷襄王怒,再次放流屈原于江南地区,时屈原年已五十馀。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将白起攻楚,次年,陷郢都。屈原国破家亡,悲愤不能自已,南行,自沉汨罗江。年约六十馀。屈原生当七雄争霸之世,外主抗秦,内求美政。其志不伸,屡遭谗陷,流放凡十馀年,忧愁幽思内结,发而为文章。《汉书·艺文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汉人以之与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并称“楚辞”。今本《楚辞》为刘向、刘歆父子编定,计《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恰符二十五篇之数。然此二十五篇是否皆屈原所作,《九歌》何以为十一篇等问题,近世学者,多有考证而颇难论定。《离骚》为屈原代表作,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巨之抒情诗,历叙家世、政见、被谗,上下求索,神游天地,以致其忠君爱国、九死未悔之志。《史记》本传引刘安《离骚传》,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作品文辞瑰丽、想象丰富,兴寄超远。《九歌》本楚国民间巫觋祀神之曲,经屈原加工改作,除《国殇》热烈慷慨外,率皆感情深挚、文辞优美,风格凄迷窅渺,为最具楚地民俗特色之作。《九章》各篇,非写于一时一地,思想、风格略见参差。自屈原而后,“诗”、“骚”遂同为我国古诗渊源,而骚体又兼为赋体之先河。今存楚辞注本,以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为最早。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先列王注于前,复加疏证补充于后。《补注》行世,《章句》单本乃稀见。南宋朱熹《楚辞集注》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虽有穿凿,而大体简明透彻。清王夫之《楚辞通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注》亦各有特色。近人游国恩《离骚纂义》、《天问纂义》荟萃众说,排比考校,最为便用。主要事迹见《史记·屈原列传》、游国恩《屈原》。
上一篇: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宋濂诗集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山谷内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