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主要诗集·总集·诗经
诗总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等。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称为《诗经》。此书共收诗三百一十一篇,其中除去有题目无文词的六篇(即只有乐曲无歌词的“笙诗”)还馀三百零五篇。书中作品写作年代大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诗作者除个别的以外绝大多数不可知,其产生的地域包括今日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省份的一些地区。《诗经》按照乐曲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曲。风分为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一百六十篇。关于周南、召南具体所指,争议较大,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产生于南方的民歌,大体包括今天河南临汝、南阳、湖北襄阳、宜昌、江陵一带。雅分为大雅、小雅。雅指正,周人以其首都镐京一带语音歌调为正声雅乐,用这种声调吟咏之诗为“雅”。大小雅之分,多数学者也认为以曲调相区别,旧日之歌为大雅,日久,音调既变为新曲,称之为小雅。二雅共一百十一篇,六首笙诗即在雅中,实际为一百零五篇。颂,为宗庙祭祀歌曲,以国别分周颂、鲁颂、商颂。商颂实际上是商朝后裔宋国祭祀祖先之诗。三颂共四十篇。《诗经》编纂成书约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春秋时孔子曾以此书为课本教授学生。汉代儒生有“王官采诗”与“孔子删诗”之说。他们认为古代设有专门采诗之官曰“行人”,他们奉王命奔走各地采录民歌民谣,呈之于天子,以考查王政得失,因此周天子保存了大量民歌民谣,有古诗存三千多篇之说。孔子从三千篇中“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这种说法流传已久、传播很广,但不可信。《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国风多为民歌,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及其对社会的认识。对于当时不同人群的实际生活有极为生动的描绘。二雅则多为文人与下级官吏的作品,其中优秀的篇章记录了周民族与周王朝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具有史诗价值。一些被称之为“变雅”者,反映了西周末年和东周初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对于腐朽奢侈的最高统治集团与奸佞宵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批判。颂为庙堂祭祀歌曲,节奏舒缓,雍容安泰,与舞蹈相配合,实际内容较贫乏,有少量作品描写了周、商民族史。《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的文学分类,皆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艺术营养。汉代《诗》有专学,传《诗》者有齐、鲁、韩三家,他们所传诗与解释用今文(即隶书)撰写,故称今文学派;后出者有毛苌、毛亨(大、小毛公),他们所传之诗与解释用古文(篆文)书写,故称古文学派。毛诗晚出独存,故后代亦称《诗经》为“毛诗”。因《诗经》词深义奥,历来白文本流传者不多。其称为《诗经》的全集注本较著名者《诗经广诂》(清徐璬)、《诗经通论》(清姚际恒)、《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诗经直解》(今人陈子展)等。
上一篇:诗词研究·诗学研究·诗本义
下一篇: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诗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