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韩愈
字退之,排行十八。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因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三试博学宏词不中,又三诣光範门上书宰相,皆不得报。宣武军节度使董晋表为观察推官。晋卒,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为推官。调授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拜监察御史。因上疏论关中旱饥,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遇赦,为湖南观察使杨凭所抑,量移江陵法曹参军。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皆分司东都。元和五年,改为河南令。次年,赴长安任职方员外郎。复入国子监为太学博士。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九年,转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又改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随淮西宣慰处置使裴度平淮西、蔡州,任行军司马。淮西平,以功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次年,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洒。穆宗长庆元年(821),官兵部侍郎。后转为吏部侍郎,世因称“韩吏部”。长庆三年,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复任兵部侍郎,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八月,以病免吏部侍郎。十二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文,世因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中期著名古文家,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和领袖。他以复兴道统为己任,与柳宗元一道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偶文风。二人同为当时文坛盟主,人称“韩、柳”。古文家李翱、皇甫湜、诗人张籍皆出韩门。李翱称“自贞元末以至于兹,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视公以为法”(《韩公行状》)。皇甫湜评为“如长江秋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瀚流不滞”(《谕业》)。苏轼更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其诗与孟郊齐名,人称“韩、孟”。赵璘谓“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因话录》卷三)。孟郊称“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戏赠无本》)。其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于呼吸也”(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欧阳修《六一诗话》)。愈以文为诗,对后世诗风影响极大。高棅称“其诗骋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抉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又《秋怀》数首及《暮行河堤上》等篇,风骨颇逮建安”(《唐诗品汇》)。钟惺称其“诗文出一手,彼此犹不相袭,真持世特识也”(《唐诗归》卷三九)。五古、七古尤为人称道。延君寿谓“昌黎五古,语语生造,字字奇杰,最能医庸熟之病”(《老生常谈》),贺裳称“七言古最见笔力,中唐名家亦多缓弱,惟韩退之有项羽救钜鹿,呼声动天,诸侯莫敢仰视之概”(《载酒园诗话·又编》)。陈师道则认为“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胡应麟更谓其言近体“神韵全乖,故纷拏叫噪之途开,蕴藉陶熔之义缺”(《诗薮·内编》)。叶燮论唐诗至韩愈为“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韩愈集》四十卷。有《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今人钱仲联有《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全唐诗》存诗十卷,《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十一首。《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事又见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李翱《韩公行状》、《唐诗纪事》卷三四、《唐才子传》卷五等。有年谱多种,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较为详备。
上一篇:诗词研究·非连续诗学
下一篇: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韩昌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