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遮普语文学
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人民的文学。这里曾是西方入侵印度的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它的文学的先驱者弗里德是苏菲派诗人,著有100多首双行诗,表达了对穷苦百姓的同情。锡克教创始人纳纳格·代沃大师(1469—1539)运用诗歌形式宣传宗教,主张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 诗中也描写农村的自然景色,诗集主要有《十二月》、《杰布先生》等。阿尔琼·代沃大师(1563—1606)编选了诗集《祖师文集》收入了一些大师和信徒的诗。高温德·辛赫大师(1666—1708)的诗宣扬英雄主义,他的名篇是《胜利书》。锡克教大师的传记问世的也不少,在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17和18世纪,诗人布莱·夏赫(1680—1758)和瓦里斯·夏赫(1735—1798)的诗较有影响,但带有神秘色彩。在近、现代文学中,穆罕默德·夏赫(1782—1862)的诗,歌颂了锡克人的勇敢,赞扬他们为反对共同的敌人而与其他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19世纪末期,旁遮普语文学开始反映印度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和民族的觉醒。帕依·维尔·辛赫(1872—1957)的小说大多描写锡克人的尚武精神,他最先写作无韵诗。特尼拉姆·贾德里克(1876—1954)的诗歌反映了贫苦农民的痛苦。莫亨·辛赫(1905— )的诗集曾获印度文学院奖。女作家、诗人阿默丽达·普里德姆(1919—)的诗歌和小说描述印巴分治前的美好时光和分治时的互相残杀,她的诗歌曾获举国瞩目的 “讲坛奖”。纳纳克·辛赫(1897— )著有60部长篇小说,他宣传不同教派应互相友好,痛斥宗教狂。格勒达尔·辛赫·杜格勒(1917— )著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较有影响的是《第九家》和《黎明的湖》,大多描述印巴分治问题。
上一篇:新加坡文学
下一篇:旧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