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八行体
一种固定的法国诗体,由八行构成,只使用两个韵脚,依下列格式排列:ABaAabAB(大写字母表示重复行)。例如英国诗人亨利的一首八行体诗:
Easy is the triolet,
If you really learn to make it!
Once a neat refrain you get,
Easy is the triolet.
As you see! -I pay my debt
With another rhyme. Deuce take it,
Easy is the triolet,
If you really learn to make it!
(W. E. Henley)
八行体诗作也易,
只要你悉心学习!
写出一个好的叠句,
八行体诗作也易。
你看!我的债已清
只要再用一韵。神来之笔,
八行体诗作也易,
只要你悉心学习!
(W·E·亨利)
这种诗体难在写好精致巧妙的重复诗行,既要使它显得自然得体、合情合理,还要使它能够包含多种意思,或者能够明显地表示意义的转折。
据O·布洛克和W·冯·瓦特堡的考证(见《法语词源词典》第三版,1960年),八行体诗一词最早见于1486年。然而,就我们所知,这种诗体的出现要早得多,因为最简单的十四行回旋曲形式可追溯到13世纪,如阿德尼·勒·罗伊的《克莱奥迈达》。后来,这种诗体经德尚和弗鲁瓦萨尔等中世纪诗人的培植而渐臻完善。到15世纪末,这种诗体开始受到冷落,16世纪时已被弃之不用。17世纪时,樊尚·瓦蒂尔和拉封丹将其复活,有过短暂的流行。到了19世纪,阿尔方斯·都德,尤其是泰奥多尔·德·邦维尔再次使其复兴。
除了虔诚的无名诗人帕特里克·凯里在1651年写过几首宗教韵味浓郁的八行体诗以外,英国在近代以前没有用英语写的八行体诗。嗣后这种诗体由罗伯特·布里吉斯引进英国,并在19世纪后期一度甚为时兴。善于写八行体诗的现代诗人,如奥斯汀·多布森、H·C·邦纳、W·E·亨利等,一致认为这种诗体适合于描写轻松、幽默的主题。
上一篇:沙恭达罗
下一篇:泰卢固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