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诗歌
有记载的泰国文学史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诗歌这种形式在泰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在整个文学创作中,诗歌一直是占居统治地位的文学形式。泰语又称暹罗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共有五个重要的声调。这五个声调使各种诗体的结构变得尤为复杂。诗体共有五种,分别为钱特、戛普、克龙、格仑和雷。钱特体由重读和非重读单词的各种组合诗行构成。其中的托托克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节田四行构成;每行十二个音节,由两个短音加一个长音为一个单位的连续四组构成。戛普体意为“诗创作”,仅限于某些韵文体。它与钱特体十分相像,但不拘泥于长、短音的约束。韵脚在戛普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克龙意为“押韵”,它是一种最流行的诗体,它对押韵的要求非常高,不易把握。克龙体可以由两节、三节,甚至四节构成,但必须遵循声调和韵脚要求。第四种诗体叫格仑,它只要求遵循一种韵律格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格仑八律体,诗中韵的多寡不限,每一诗句与下一诗句的连接靠末尾音节韵,接着下一诗句的末尾音节韵又落在下一诗句的开头音节韵上,依次类推。格仑体多用于戏剧、流行歌曲和朗诵上,雷的意思是背诵,系一种无韵体,主要用于佛教文学。
泰国最早的诗歌可能是《拉玛坚》,为印度梵语叙事诗《罗摩衍那》的泰语译本。现存的各种译本始于16和17世纪,或更晚一些。这些译本一般为宫廷产物,往往由国王或王子与宫廷诗人集体完成。译本原诗中的人物和地名都泰国化了。虽然在纳莱大帝(1656—1688)之前,泰国就已出现大量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诗体文学,但一般将纳莱在位期间称为“泰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著名的长诗《帕罗赋》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也有可能早于此一个世纪)。这首长诗采用立律体,七步格、四行节,间杂戛普体诗句。下面一节就引自《帕罗赋》:
啊!回旋于太空的风,请你找寻我们的王子,
到他的身边去,把他飘送给我们吧!
满天的星斗啊,请你们告诉他急行,
请打上灯笼照亮他的路。
一种受人喜爱的诗体,多用于爱情诗创作,叫尼拉特体(尼拉特意为“离别”)。诗人运用这种诗体歌咏他离别的爱人,赞倾她的妩媚。在旅途中,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从某种意义上说,尼拉特体诗作是诗人赠给其爱人的一系列游记,其中不时夹杂对她的评论。18世纪时,人们广为模仿的一首尼拉特体诗是由生活在18世纪初叶的西·巴写的。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流放泰国南部的途中,除此之外,西·巴还写过一些泰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诗歌。在吞武里王统治期间(1770—1782),国王本人亲自改写了一些取自《罗摩衍那》的片断。在其继承人的倡导下,泰国开展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这位继承人的儿子普塔卢特拉(即拉玛二世)积极参与了这场运动,并创作了第一首塞柏体诗——这在传统上是一种由先生口授给弟子的口头诗体。这首叫《昆昌与昆平历险记》的叙事诗长达四万多行,风格生动有趣,它实际上是多人合作的产物。泰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是顺吞蒲。他自小就显露出惊人的诗才,先后创作了一些著名的尼拉特体诗,并且协助普塔卢特拉完成了《罗摩衍那》全译本。他的代表作是《拍阿派玛尼》。这是一首想象性传奇长诗,由好几个篇章构成。泰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女诗人叫坤素旺(1815—1880)。在她一生的后四十年间,她的家一直是个文学沙龙。她的一些诗作,尤其是尼拉特体诗,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坤素旺那个时代起,与西方越来越多的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散文取代诗歌的趋势,以至于一些现代泰文学学者担忧诗歌有变为历史文物之虞。事实上,占典诗体现在已经消亡。不过,新出现的一批诗人创作了一些理想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或者幻想式的诗歌,而且大受欢迎。泰国诗歌已迎来了它的新时代。
上一篇:泰国文学
下一篇:泰米尔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