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文学
缅甸文学自有文字记载之日起,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人们普遍把蒲甘碑铭文学视为缅甸文学之基石。尽管蒲甘碑铭数量并不太多,内容也不算丰富,大多是佛事功德的记录,又多记叙体,但它不仅为缅甸文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有些碑铭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例如著名的《妙齐提碑文》。在这一时期,还发现几首四言诗,也有很高水平。
1287年至1885年,人们称为缅甸封建统治时期。它经历了彬牙、阿瓦、东吁、良渊、贡榜等几个王朝。这一时期文学的最大特点是佛教文学与宫廷文学得到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僧侣作家和宫廷作家。他们中最著名的有信摩诃蒂拉温达、信摩诃拉达塔拉、信乌达玛觉、巴德塔亚扎、吴都、基甘辛基、兰太康丁、吴金吴、吴邦雅、塞耶佩等作家和诗人。他们创作的《修行诗》、《祈祷诗》、《九章诗》、《林野颂》 ,诗篇《农民》,记事诗《中国使节莅缅记》,剧本《卖水郎》等等,都是蜚声缅甸文坛的佳作。这些作品有的宣扬佛教的哲理思想; 有的描绘出征将士对家乡田园和亲人的思恋; 有的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有的流露了远离祖国,身处异乡的孤独情感; 也有绘声绘色描写古代战争场景和宫廷仪礼的。从体裁上说既有各种诗体的诗歌,也有“密达萨”、剧本、宫廷小说等作品。当然这阶段各个时期发展是不平衡的。总的来说,社会经济获得发展,统治者比较重视,文学也随之有较大的发展。
1885年英国占领全缅甸后,缅甸封建统治崩溃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扼杀了缅甸传统文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新的情况也使缅甸人民有机会接触西方文学,进而探索缅甸文学发展的新路。1904年缅甸作家詹姆斯拉觉根据法国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某些片断,写成了缅甸第一部现代小说《貌迎貌玛梅玛》。不久,缅甸文坛就出现了吴腊、德钦哥都迈、列蒂班蒂达吴貌基、比莫宁、摩诃瑞等一大批作家。他们在作品中揭露了西方文化对缅甸社会,特别是对缅甸青年的侵蚀,表达了缅甸人民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感。其中爱国诗人德钦哥都迈的诗作最富有战斗性。随着缅甸民族斗争的广泛和深入开展,缅甸文坛先后出现了实验文学运动和新文学运动,还成立过红龙书社。这些不仅使缅甸文风得到改进,创作内容也有了新的开拓,同时也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家。如德班貌瓦、佐基、敏杜温、吴登佩敏、貌廷等,还出现了象《摩登和尚》、《鄂巴》等一批优秀小说。
1948年缅甸获得了独立,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缅甸翻译协会,即缅甸文学宫在发展缅甸文学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缅甸独立初期,在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尤其是1962年后,在缅甸政府的号召下,广大作家都注意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应该说,缅甸作家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加尼觉玛玛礼的《不是恨》、人民报吴拉的《监狱与人》、吴登佩敏的《旭日冉冉》、八莫丁昂的《鄂奥》、那加山貌基辛的《山区盛开平原花》等都是这一阶段出现的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获得了缅甸文学宫颁发的文学奖。当然,与此同时,文学界也出现为数不少的消闲性作品,影响着缅甸文学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统一性
下一篇:缅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