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实物造型
超现实主义的一种创作技巧。超现实主义者按照精神分析学说关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用幻觉去认识外部世界的原理,使实物改变其惯常的用途,把实物肢解开来,取几个不同物体的部分进行拼凑,组合成如梦幻中所见到的怪异物体。创作者可以绝对不受逻辑思维、物体的功能、形体的现实意义和惯常美学原则诸观念的约束,而随意妄为,使实物造成具有原始的神秘的“乱美”。布勒东于1931年首先制作出了“象征功能物”的造型。这种艺术创作方法不仅出现在实物造型中,而且广泛地应用到诗歌、小说、绘画、雕刻、电影、甚至《圣经》诠注等文学艺术的诸领域。超现实主义认为,艺术的形式不必拘于前人的模式,而应当具有创造性,使物质体现出非理性的、谵妄的超现实世界。艺术本身不应具有功能性和明确的定义,是一种纯粹的幻象。这种实物造型比诗歌、绘画更为高明,可以扭转公众惯常的审美情趣,而去关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制作。1938年在巴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超现实主义实物造型展览会。整个展厅笼罩着一层梦幻和神秘的色彩。所展出的作品非人非鬼,极其荒怪。超现实主义的实物造型对西方后来的艺术、建筑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其对物的功利的破坏性反映和荒诞怪异的色彩,超现实主义的这种实物造型制作法,其富于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也不无可取之处。
上一篇:西方文学·自动写作
下一篇:西方文学·开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