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恶之花》
法国象征派的先驱人物波德莱尔的著名诗集。这部诗作为世界诗坛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初版问世时,诗集收有100首诗作。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又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最终定稿时,共收诗157首,分为6个诗组。第一部分是《忧郁和理想》,展现了主人公一条精神活动的曲线。第二部分《巴黎风貌》,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大都会的丑恶画卷。第三部分《酒》,表明诗人企图通过酒来解脱外在的敌对世界,及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受的压抑。然而醉意的世界毕竟是幻境,诗人在此只作短暂的停留,便感到它的虚幻,由此开始了诗集的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在罪恶王国漫游,得到的是变态的爱,绝望,死亡,对自己沉沦的厌恶。美、艺术、爱情、沉醉、逃逸。一切消弭忧郁的企图都告失败。于是诗人反抗了。这便是诗的第五部分《反抗》。诗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死亡中寻求安慰和解脱。从此进入诗集的第六部分《死亡》。诗人以远行这首长诗回顾和总结了他的人生探险。《恶之花》 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痛苦、绝望、忧郁、迷惑、悔恨充分表达出来,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混乱和精神危机。诗篇既有浪漫主义的主观情调,又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反映。完美的形式与悲观苦闷的内容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西方文学·克雷
下一篇:西方文学·《四个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