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音乐·《狂喜之诗》
作品54号,斯克里亚宾第四交响乐的标题,作品于1908年在瑞士完成。该作品是斯克里亚宾第三交响乐 《神圣之诗》的续篇,作者在音乐中进一步抒发了他的神秘主义哲学思想。所谓“狂喜”是指创造活动达到毫无约束的自由境界时的欢乐。音乐表现了人的创造活动在进入自由境界时所产生的心醉神迷的狂喜状态。乐曲为单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式,因而也被称为“交响诗”。乐曲结构为: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呈示部中共有八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名之以象征性的标题。如第一主题为“理想”,第二主题为“自我”,其余分别为“仁爱”、“意志”、“创造”、“威胁”、“渴望”等。各主题在结构和材料上都有着内在联系,如“自我”频繁出现,而后化为“创造”;“仁爱”从“理想”引伸而出,又与“意志”紧密相关。引子后,由长笛奏出第一主题“理想”,而后又由单簧管奏出第二主题“自我”,象征着灵魂的觉醒。随着音乐的发展,其余主题逐次出现,象征着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展开部中各主题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再现部中全部主题重复出现,情绪愈演愈烈。高潮处,铜管以宏亮的音响奏出“创造”主题,其后,音乐显得异常优美绚丽,以示精神的升华,自由境界的达到。该作品整体构思恰当合理,简繁有致,音乐发展富有逻辑,和声音响独特,配器手法丰富多样,色彩华丽。是音乐会上的常见曲目。
上一篇:西方文学·音乐·《牧神午后序曲》
下一篇:西方文学·音乐·《新英格兰的三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