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巴塞尔姆
“黑色幽默”派文学中一位颇有特色的短篇小说家,严肃的幽默家,具有创造性的幻想家。
巴塞尔姆生长在美国,却极喜欢法国文化,并且深受其熏陶。他从小就喜爱现代艺术,读过许多法国现代诗歌,极为熟悉法国文化。大学时代,他甚至摒弃了天主教信仰,改崇存在主义哲学。因此,在他以后的创作中,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都对他有过极深的影响。
巴塞尔姆迄今已出版有六部短篇小说集,1980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说全集》,评论家一致以为他以短篇见长。这些小说表现出强烈的机智和语言的轻快,以及对我们的集体疯狂的一种真正的,即使说是完全侧面的,从道德上的理解。在这些小说里,人类的经验排斥了价值的判断; 我们并且从中可以学到对于平凡的生存从现象上来研究,了解它的污泥和糟粕的方法。
巴塞尔姆除了是个较为成功的黑色幽默短篇小说家之外,他还写了两个中篇: 《白雪公主》(1967) 和 《亡父》 (1975)。《亡父》的离奇曲折的黑色幽默笔法,写的是一个怪诞的父亲的形象,这位父亲时而活着,体健身康,时而却又奄奄一息,垂死挣扎; 忽而死掉,终于被埋葬。据说这个形象是文学传统的象征,之所以忽死忽活。几起几落,正是象征了旧的文学传统的日暮途穷,而于他的最终的解决方法是趁他死去赶紧埋葬,则终于宣告了传统小说的死亡。
巴塞尔姆的小说无论是中篇还是短篇,都一律地十分简短,语言文字极其精炼,而没有故事情节 (这也是几乎所有“黑色幽默”派小说创作上的特色),意思极其晦涩难懂。巴塞尔姆曾说过,“我只信任片断”,认为“拼贴原则是20世纪所有艺术手段的中心原则”,所以,他的小说都似乎只是一些片断的拼合,评论家们据此称之为“语言招贴画”。他追求形式,象多数黑色幽默派作家一样,竭力对文体进行改革。例如短篇小说《句子》就仅仅写的是一个长达10页的句子,而没有任何情节或者故事。《亡父》 中在写亡父时死时活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插入一些作者的议论,一些荒唐的插曲,甚至猥亵的描写。古怪的文体实在难以使人看透它所隐喻和讽刺的现实。
巴塞尔姆梦呓般的小说,以它独有的风格描绘了当今美国城市生活的片断,反映了普通人的悲愤、失意、孤寂的精神状态。
上一篇:西方文学·垮掉的一代
下一篇:西方文学·南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