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娜嘉》
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的代表作。最早发表于1928年。在法国文学史中享有较高声誉,被西方文学评论家称为“当代文学中最奇异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虽被人称为小说,但基本上没有连贯的情节。主要的线索是作者和一个名叫娜嘉的青年妇女邂逅相遇的故事。1926年的一天,作者怀着一种猎奇心境在巴黎街头徜徉时遇到了一位体质赢弱的女郎,这就是娜嘉。她妆扮奇异,身态悠然。作者上前主动搭讪,与她认识。此后两人过往甚密,难分难舍,直到最后娜嘉被关进精神病院。作者一边讲述他和娜嘉的故事,一边信笔写来,广闻博录,陈述生活中的一些真人真事,并琐琐屑屑地讲述他们在街头的一些见闻。
小说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他要解决的问题:“我是谁?”这里的“我”显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个别的特定的自我,而是带有“普遍的素质”,即“人和人生”。因此作品的根本问题是“人和人生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难题。作者通过娜嘉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娜嘉被生活之车抛却在巴黎大街上,她为何来巴黎,在巴黎留住为了什么,这些不仅别人不知道,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人们不知道她住在哪儿,也不知道她靠什么来生活,她白日浪迹于人群中,晚上到处游荡,没有确定的目的,她说一些奇奇怪怪令人费解的话,但往往都能应验,如她说某旅馆底下有一条地道,那是几世纪前掘的,并说她几世纪前在那里坐过牢,果然在那儿有个地道; 她带着恐怖说她看见作者的手是一只火手,预言房子里一分钟将闪着红光,果然应验了。后来她被关进了疯人院,她的形象也慢慢在“我”心中盍然逝去了。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呢?用娜嘉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幽灵,”一个生活的影子,是被生活之车抛弃在巴黎大街上的幽灵。作者以娜嘉这个神秘而又悲凉的人物象征性地显示了人类命运的悲剧色彩,人生涵义的飘忽不定。
作品喜欢选取一些怪异现象,向往黑暗面,娜嘉的视觉感觉经常被憧憧鬼影所缠绕,而作者在巴黎这个背景上所看到的不是城市文明带来的欢快,而是一串又一串的暗影,似乎是一个黑暗的深渊。作品在形式上体现了“自动记述”的特点: 运用各种晦涩难懂的符号,穿插一些毫无联系的段落,时序混乱,幻觉梦景和真实的人名、地名杂揉。文章夹叙夹议,语句冗长,阅读起来比较困难。
上一篇:西方文学·外百老汇戏剧和外外百老汇戏剧
下一篇:西方文学·《到灯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