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瓦尔达
这位法国左岸派女导演与杜拉共为当代法国最有贡献的两位女影人,她拍摄的是比新浪潮的干将们更为纯粹的作者电影。她原来是摄影师,当了导演之后还时常干预摄影,自己写剧本和对话,她是她最重要的剪辑师,有时候还是自己的制片人。她的影片都是绝对的低成本作品,资金时常是她从朋友处筹集的。摄制组中常有一些非纯雇佣关系的人帮忙,如戈达尔和他当时的妻子就帮她演过戏,布里阿利这种她根本无钱使用的明星也自动来了。她一般也就拍摄一些摄制工作不太复杂、半纪录性的影片。这一切,保证了她的影片是实验电影范围之外最为个人化的作品。瓦尔达是一个分明的左倾女权主义者,对68年的革命怀有深深同情,当然——尤其是在早期——思想中有着不少存在主义因素,如焦虑,对亲近事物突然产生的陌生感。这些都在她早期的代表作《克莱奥5时到7时》中华现无疑: 巴黎女郎克莱奥从某日下午的五时起开始不安地等待两小时后即将来临的取癌症检查单的时刻。摄影机和录音机在两小时中一直跟着她,她尽力以各种方式排遣自己,见她很忙的男朋友,去影院看了一段戈达尔演的喜剧,在大街上漫步。最后,一个马上就要去阿尔及利亚战场的士兵答应陪她去取化验单了。这当然是一部故事片,但拍摄手法完全是纪录式的。瓦尔达同除雷乃以外的左岸派导演一样,拍片很少,1985年荣获威尼斯金狮奖的 《浪迹天涯》 (又译 《流浪者》 或 《无法无天》)虽然拍摄方法相同,但完全是另外的主题: 自由。一个女嬉皮士自愿不要任何固定住所、毫无目的、不考虑后果地四处流浪、打工、乞食,背着她沉重的行李。最后,她倒毙于途中,死于疲惫、疾病、寒冷。影片以两方面展开: 女子的流浪; 她死后对最后三个月中见过她的人的采访。影片明显地受到了真实电影和文德斯的影响,瓦尔达本来就与真实电影的人们——尤其是马尔凯——非常接近。影片继承她以前的主题的有: 死亡,无目的的游荡。主演桑德琳·博奈尔准确把握了主角的心理,一个被采访的哲学硕士兼羊倌的一席谈话意味深长。原为摄影师的瓦尔达在导演时是离不开取景器的,由此而特别关注框和画面内的构图。
上一篇:西方文学·电影·左岸派
下一篇:西方文学·电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