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音乐·贝里奥
意大利作曲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小城奥奈格利亚。其祖父及父亲都是教堂管风琴手与作曲家。贝里奥自幼从父学音乐,后入米兰音乐学院,师随乔治·格德尼及吉里奥·帕米本宁学习钢琴和作曲。1951年离开米兰,进入设在马萨诸塞州伦诸克斯坦戈尔坞的伯克夏音乐中心,在那里跟随达拉皮科拉学习十二音体系技法,并认识斯托克豪森与布列兹,回米兰后,他创立了意大利第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并于1955年写出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 《变化》,贝里奥的主要作品有: 早期的 《赞美歌》(1949); 后来的电子音乐作品《乔伊斯赞》 (1958),为广播演出而写的 《面容》; 为人声、竖琴和打击乐器写的 《环绕》; 为长笛、竖琴、长号及人声写的一组独奏独唱作品 《系列》 以及1968年写的 《交响曲》。
贝里奥早期的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到伯克夏音乐中心以后,他的创作手法转向十二音技术,回国后,他热衷于电子音乐的实验以及对新音色源泉的开发。
贝里奥的创作特点就是这种对新音色的开发与运用以及对歌词的处理。在他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 《乔伊斯赞》中,他以乔伊斯所写的 《尤里西斯》开始的音调为基础,他在音乐中不表现语词的意义,而是表现其音调的特征,经过电子装置的处理,语词的言语性意义变得含糊不清,而从其音调特点上,充分挖掘了其内在的表现力; 在《面容》中,他使用了人声及电子音响,运用了笑声、哭声、低语声、尖叫声、喘息声、啜泣声,使作品成为一出没有对话的戏剧; 在《系列》的每一选材中,他在各乐器上都挖掘了新的音响,在这些崭新的音响中,有长号边演边响的结合,有去掉吹嘴或轻拍长号侧面的声响; 在《交响曲》中,贝里奥将人声与乐器结合得极为紧密,使人听起来分辨不出人声与器乐声,贝的音乐风格广收博采,对他来说,音乐是社会性的艺术,是作曲家与听众之间沟通的媒介。
上一篇:西方文学·音乐·卡特
下一篇:西方文学·音乐·戴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