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托马斯·曼
德国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城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谷物商人。后任参议、副市长,严肃、理智。因有葡萄牙血统,热情、爱好艺术。父去世后,全家迁居慕尼黑,他在一家保险公司当过见习生,后又入高等学校学习文艺,想成为一名记者。他曾数次到意大利旅游。1898年在慕尼黑任讽刺杂志《西木卜利齐西木斯》的编辑。小说集 《矮个儿弗里特曼先生》的出版,使他登上文坛。《布登勃洛克一家》 (1901) 使他一举成名。这是一部描写资产阶级家庭从繁荣走向没落过程的史诗式作品。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但是托马斯·曼在采用传统的文学手法时,又注入了新的讽刺艺术。《托尼奥·克勒格尔》和 《特里斯坦》 (1903) 描写市民与艺术家的对立,展示前者的麻木和后者的堕落,具有叔本华哲学思想、瓦格纳创作思想的影响。
1905年,托马斯·曼与一个银行家和学者的女儿结婚。1909年《王爷殿下》写贵族与美国富翁女儿攀亲,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崩溃。《死于威尼斯》 (1912)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艺术观,《魔山》 (1924) 是托马斯·曼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主人公卡斯托普是个大学毕业生,住在一个疗养院里,这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社会各种思潮和人物的缩影,各种思想: 人道主义,禁欲主义,享乐主义,精神分析等都影响着主人公,但是卡斯托普最后“为了善和爱不应让死亡统治自己”,摆脱了死亡的思想,离开疗养院,企图有所作为,却被帝国主义战争所利用,成为炮灰。一战开始后,他发表《一个不问政治者的看法》 (1915),从卫护德国精神文化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为德国辩护。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托马斯·曼以民主,人道主义反对法西斯,被迫流亡国外。《马里奥和魔术师》 (1930) 和《约瑟和他的弟兄们》 四部曲,矛头指向法西斯。
1939年《洛蒂在魏玛》 写歌德与夏洛蒂的相会。以“意识流”手法写歌德的内心活动,再现时代、伟大诗人的性格和卓越思想。最后一章写夏洛蒂在幻觉中与歌德在马车中对话,现实与梦境交错描写。写作技巧有创新。
《浮士德博士》(1947) 既是一部描写德国走向法西斯、战争、毁灭的历史悲剧的时代小说,又是艺术家悲剧的艺术家小说。音乐家莱弗金不满于当代音乐的因循守旧,便与魔鬼签约,把灵魂交给魔鬼,由魔鬼提供创作灵感,条件是丧失对人类的爱。莱弗金虽然创作了不同凡俗的音乐,却没有爱,十分孤独,就在他醒悟时,已成为痴呆。莱弗金的故事取材于尼采的实事,与魔鬼的对话取材于《卡拉马佐天兄弟》,一些插曲则直接取材于民间故事 《浮士德博士》,作者甚至用蒙太奇手法,把这些构成一个整体。《受骗的女人》是一部对女人的情欲进行心理分析的作品。最后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大骗子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回忆录第一部》艺术家为其所受痛苦而向生活报复。幽默讽刺艺术较高。
托马斯曾受过各种文学流派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都留有痕迹,特别是他研究过叔本华、尼采、瓦格纳的思想。他既是现实主义的大师,又不乏现代派文学的特点。他获得各种文学奖,最著名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金等。
上一篇:西方文学·杜拉
下一篇:西方文学·辛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