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舞蹈·格雷姆
著名现代舞蹈家、舞蹈教育家,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出生在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城,1908年移居加里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在那里所感受到的大海韵律以及以后对东方艺术的研究,对她一生的舞蹈艺术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1916年格雷姆进入丹尼斯-肖恩学校,接触到多种风格的舞蹈及丰富的传统保留剧目。尽管她作为舞蹈演员先天素质并不理想,但肖恩发现她有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性格。在肖恩的引导下,格雷姆很快成为丹尼斯-肖恩舞团的主要演员和学校的助教。在音乐指导老师路易士·霍斯特的督促下,她学习了各种现代艺术和了解了印度风俗,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舞蹈风格。当时的圣·丹尼斯的东方情调,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1923年格雷姆决心独创天下,三年后她开始独立出现在纽约的舞台,虽然还明显带着“丹尼斯-肖恩”艺术风格的痕迹,但已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1929年,成立玛莎·格雷姆舞蹈团,创作了题材广泛的舞蹈和许多大型舞剧,其艺术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反映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冲突,表达一种排斥和疏远的情绪,1929年演出的《异教徒》,表现一个与社会对抗的异端分子内心的挣扎和外在世界的束缚,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现代舞及格雷姆本人的处境,她本身就是向传统舞蹈挑战的“异教徒”,处处受到冷遇但仍不屈不挠地奋斗,这个作品就象一个宣言,表达了现代舞蹈家决心坚持到底的精神; 1930年上演的《悲歌》则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疏远、孤独感。在第二阶段,格雷姆的艺术思想转向对民族的认同与探索,这个阶段是她的创作高峰期,出现了一系列优秀作品,1931年创作的《原始神秘剧》中,圣母通过其高尚纯洁的存在赋予众人以力量,众人则尊崇、爱戴她,圣母象征着宗教创造力; 此外1940年创作的《致世人书》、1944年创作的《阿巴拉契亚之春》、1935年的《边境即景》等,都成为格雷姆的代表作,其它如 《美国的乡村》、《美国之歌》等作品,则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三阶段格雷姆作品转入深刻和抽象,超越时空概念,以探索自古以来的人性和人类的复杂感情,这一时期她以古老的希腊和希伯莱神话为蓝本创作了一系列作品,1946年的《心灵的洞穴》,以美狄亚的报复去探索人性的阴暗面和足以把人毁灭的妒忌; 1947年的《通向迷宫的使命》以关于阿里阿德涅的古典传说为素材,表现女主人公必须面对和战胜以怪男人为象征的恐惧感; 《黑夜的旅程》则透过俄狄普斯杀父娶母的古希腊传说描述了命运对人的嘲弄及人生际遇的迷惘;1958年推出了大型舞剧《克吕泰涅斯特拉》。另外,她有时也排无情节的抒情舞,如《天使们的娱乐》 (1948)、《困惑的花园》(1958)、《亦醒亦梦》 (1965)、《猫头鹰和小猫》(1978)。格雷姆的舞蹈特点在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当人性和社会准则发生冲突时的复杂感情,也反映了工业社会的节奏。她认为观众必须从舞蹈家身上看出他自己,用形体体现出来的自己,而不是日常活动的摹拟和自然现象的复制,虽然舞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手段,但也和有道白的话剧一样,能探究人的精神和感情实质。她一生毫不妥协地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孜孜不倦地发展她的艺术观,在每个新的作品中,她不只进行新的舞步设计,还对技巧和力度、动作进行重新研究。其风格和技巧几经变化,刚开始创作时,风格显得过于生硬,泥土气息太浓,节奏强烈;在以后的作品中,动作逐渐柔和了,但始终呈现一种紧张状态,演员的姿态总象濒临危境。格雷姆能以非常经济的手段来表达她的思想和艺术,以善于利用音乐和布景新颖别致而著名,早期她多以现成音乐伴奏,1933年起她请音乐家专为她的舞蹈作品谱曲; 在美籍日本雕刻家野口勇的影响下,她用雕塑的三维布景代替平面布景和垂幕,并亲自为作品设计服装。而且她第一个启用黑人和东方人作演员,和当时舞团大多排斥有色人种形成鲜明对比。1975年格雷姆编导了《撤旦》,成为现代舞和芭蕾舞长期对峙结束的标志,在她的努力下,现代舞终于从被排斥走向被接受,从小礼堂进入豪华的大剧院。格雷姆一共创作了168部作品,并开办舞校,创造了一套著名的玛莎·格雷姆动作体系,她奠定了美国现代舞的基础,其舞蹈风格和技巧则影响全世界,为现代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6年,美国总统福特颁发“自由勋章”给格雷姆,并称她为“国家的瑰宝”。有史以来,玛莎·格雷姆是唯一获得这份殊誉的艺术家
上一篇:西方文学·舞蹈·丹尼丝
下一篇:西方文学·舞蹈·汉弗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