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舞蹈·汉弗莱
美国现代舞先驱,舞蹈家、舞蹈理论家和革新家。1895年10月7日生于伊利诺斯州橡园。童年开始跳舞并显露出极高的舞蹈天赋。她曾于芝加哥学习过多种风格的舞蹈,并且是现代舞奠基人中唯一受过良好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舞蹈者。她在伊利诺斯州办过自己的学校,由于自愿从事表演艺术而放弃办学,于1917年来到洛杉矶,进入丹尼-肖恩舞蹈学校,次年加入丹尼-肖恩舞蹈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之一。她自编自演了几个独舞后,当了鲁丝·圣·丹尼丝的编导助理,受到丹尼斯的很大影响。她们联合创作了几个舞蹈,并共同旅行演出。汉弗莱对丹尼-肖恩舞蹈团中编导受音乐支配而又充斥异国风格的创作状况感到不满,20世纪20年代末,她和男舞蹈演员查尔斯·魏德曼先后离开该团,另外创立了汉弗莱-魏德曼舞蹈学校和舞蹈团,此机构维持到1944年。在此期间,她与魏德曼定期在纽约举行音乐会,还在本宁顿学院暑期任教,直到1942年此校解散为止。1945年,她因患股关节症被迫退出舞台,离开了她的剧团,到她的学生尤斯·李蒙的舞蹈团中担任艺术编导,继续编舞和从事教学。她还建立了朱莉亚舞蹈团,并教授编导术。作为一个尽心竭力的艺术创作教师,她最后在《编舞艺术》(1945) 中概括了自己的技巧。1958年逝世,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新舞蹈: 一部未完成的自传》。
汉弗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成就。她坚持探索既能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又能反映她的个性的舞蹈创作方法,终于,她创立了一套“多丽丝·汉弗莱技巧”。“跌倒复原”原理是她的舞蹈原则,这是两种对立动作“失去平衡”与“恢复平衡”相互作用的结果。她强调应从这种平衡和不平衡的概念入手来探讨舞蹈创新的可能性,认为动作本身便能产生意义。汉弗莱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创作了大量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她的一部分舞蹈充满智能和激情,具有英雄气概。另一部分是纯舞蹈。在她的作品中,戏剧性成份较少而抽象性因素较多,因而能直接感染观众,达到高度感人的艺术效果。她成熟时期的作品,试图以艺术的形式托慰人类、拯救人类,“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同情和关切,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她以编导群舞著称,使现代舞跳出了个人小圈子。
她作品众多,内容丰富。1925年用爱德华·麦克道尔《悲惨奏鸣曲》的音乐创作了第一部群舞作品。舞蹈《悲惨奏鸣曲》在形式上与丹尼丝的“音乐形象化”很相似,只是它的编导节奏极为强烈,所以,它后来成为第一个不用音乐伴奏的美国现代舞蹈。《水的研究》(1928) 将她的“跌倒复原”理论付诸实践,只采用了波形起伏、人类自然的呼吸节律和脉律的无音乐节奏。《运动的戏剧》 (1930) 无主题,也无音乐伴奏,被说成是最早的交响舞之一,证明了汉弗莱的“动作能产生意义”这一观点。《上帝选民之舞》,后被称为《震教徒》(1931),用几台手风琴和支离破碎的话语夹杂在舞蹈中,描绘震教徒的习俗。《新舞》(1935)是她与查尔斯·魏德曼共同创作的杰作。《我带着如火的激情》 (1936) 首次证明了现代舞也能表达浪漫主义爱情这一主题。1938年她将詹姆斯·瑟伯的《生命的竞争》改编成舞蹈。《征询》(1944) 表达了她对社会问题的主张,也是她最后登台演出的舞蹈,演出显示了她对抽象派表现手法和程式化手势均驾驭自如。汉弗莱在同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还编导了大量不同的作品,包括抽象的帕萨卡里亚,其伴奏音乐就是巴赫的帕萨卡里亚及赋格曲、音乐剧和通俗歌舞节目中的舞蹈等。1945年后,她在尤斯、李蒙舞蹈团担任艺术编导这一期间里,主要作品有《废墟与幻影》、《尘寰一日》和《远方节奏》等,她逝世后,她的作品仍在李蒙舞蹈团和朱莉亚舞蹈团上演,她的名字经常与玛莎·格雷姆连在一起,是现代舞发展中的两大主力,她和魏德曼的不少学生后来成立了自己的舞蹈团,以各不相同的方式运用着她的技巧理论。
上一篇:西方文学·舞蹈·格雷姆
下一篇:西方文学·舞蹈·后先锋派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