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
【题解】
本段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所撰,清经今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汉朝以后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左传》更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与后二者用义理解释有区别。该书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有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唐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
本段讲述的是襄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叔孙豹(谥曰“穆”,故史称穆叔)出访晋国,与晋国大夫范宣子(名匄gài)讨论关于何为真正的“身死而名不朽”。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1),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2)。’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3)?”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4),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5),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6),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7),以守宗祊(8),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注释】
(1)逆:迎接。(2)朽:磨灭。(3)陶唐氏、御龙氏、豕韦氏、唐杜氏、范氏:此句所提及的氏,均为范氏祖先氏族的名称。中国古代的姓氏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分支。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区别外,有了浓厚等级色彩,贵族有姓氏,庶人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两者的作用不同。氏的情况则是,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贵族及其后裔有以受封邑名为氏,有以所居地名为氏,有以官名、职技为氏,也有以祖先字或谥号为氏。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且贵族、庶人都可有姓。(4)世禄:世代享有的禄位、官职等。(5)立:树立,不废绝。(6)大:通“太”,最。(7)保姓受氏:姓、氏均代表家族。意为保存自己的家族。(8)宗祊(bēng):宗庙。祊,庙门。
【导读】
范氏世代显赫,以此为不朽。叔孙豹直言范氏是“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真正的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无关禄位。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三不朽”所代表的,是人的一种价值观念与标准。
【思考】
联系实际,说说今天该如何看待儒家的“三不朽”。
上一篇:有德者必有言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