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题解】
本段选自《礼记·中庸》。
《中庸》是《礼记》的第三十一篇。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战国时子思作。宋代将它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其中心思想是儒学的“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所以强调修养人性。又以“诚”为世界的本体,“至诚”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2);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3)。
其次致曲(4)。曲能有诚,诚则形(5),形则著(6),著则明(7),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8)。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9)。国家将兴,必有祯祥(10);国家将亡,必有妖孽(11)。见乎蓍龟(12),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13),而道自道也(14)。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15),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16),故时措之宜也(17)。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18),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19),高明配天,悠久无疆(20)。如此者不见而章(21),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22),则其生物不测(23)。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24),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25),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26),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27),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28),货财殖焉(29)。《诗》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30)。”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31),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注释】
(1)至诚:极端真诚。(2)赞:助。(3)与天地参(cān):与天地并立而为三。参,并列。(4)致曲:从细微处推究道理。(5)形:表现出来。(6)著:显著。(7)明:发扬光大。(8)化:化育。(9)前知:预知未来。(10)祯祥:吉祥的征兆。(11)妖孽:怪异反常的现象。(12)蓍(shī)龟:蓍草龟甲。占卜之用。(13)自成:自我完善。(14)自道(dǎo):自我引导。(15)非自成己而已也: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16)外内之道:自身与外物的准则。(17)时措之宜: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18)征:效验。(19)博厚配地: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20)悠久无疆:悠远长久永无止境。(21)见:同“现”。章,通“彰”,显著。(22)贰:有二心。不贰:专一不二。(23)则其生物不测:因而生育万物有难测之妙。(24)昭昭:明亮。(25)系:维系。(26)泄:泄漏。(27)一卷(quán)石之多:(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28)鼋(yuán)鼍(tuó):大鳖和扬子鳄。(29)殖:繁殖生长。(30)於(wū)穆不已:庄严、深远无比啊。於,叹词。语见《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下引同。(31)於乎不显:犹言岂不显著。於乎,同“呜呼”,叹词。
【导读】
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行善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人可以与天地并地而为三。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
【思考】
儒家对“至诚尽性”思想境界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无疑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一篇:是雅儒者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君子之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