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丞上书忤旨
【题解】
本则选自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中宗时,任右补阙、起居郎、水部郎中;玄宗时,任谏议大夫、兼修文馆学士。曾与刘知幾等合编《武后实录》。
《贞观政要》十卷,大约成书于唐开元八年,以分门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大臣的谏议和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纳谏》为《贞观政要》第二卷第五门。
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忤旨(1),太宗以为讪谤。侍中魏徵进言曰(2):“昔贾谊当汉文帝上书云云(3),‘可为痛哭者一,可为长叹息者六’。自古上书,率多激切(4),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太宗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令赐德参帛二十段。
【注释】
(1)陕县丞:陕县的辅佐官。陕县,在河南省西部。忤旨:触犯皇上的命令。刘肃《大唐新语》卷二:“皇甫德参上书曰:‘陛下修洛阳宫,是劳人也;收地租,是厚敛也;俗尚高髻,是宫中所化也。’太宗怒曰:‘此人欲使国家不收一租,不役一人,宫人无发,乃称其意。’”(2)侍中:唐最高审议机构门下省的长官。(3)贾谊当汉文帝上书: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少博学。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为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多次上疏,批评时政。据《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欲所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4)激切:意即言辞激烈。
【导读】
唐太宗特别注意虚己受人,兼听纳谏,凡事不自满自傲,从善如流,过而能改。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大臣说过: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要求大臣极言规谏,更鼓励大臣犯颜直谏。“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孔子家语·六本》)由此可见,纳谏关系到国家兴亡。
上一篇:景公有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魏徵谏太宗西域市马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