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繁手
【出典】 《文选》卷一八东汉·马季长(融)《长笛赋》:“繁手累发,密栉叠重。”唐·李善注:“《左氏传》:‘医和曰: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不听也。’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郑、卫之声’,谓此也。”(引者按:《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和平,君子弗听也。’”晋·杜预注:“五降而不息,则杂声并奏,所谓郑、卫之声。”)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工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手哀声,自号凡靡之乐。闻者心动焉。”(据《五朝小说大观·魏晋小说》引)
【释义】 繁手,弹奏乐器的变化复杂手法。古人往往将繁手同淫靡之音及新声联系起来。相传,汉代赵万金自编乐曲,以“繁手哀声”著闻。
【例句】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苏轼《虞美人·琵琶》306)这里用以感叹世人只认新声、繁手,不识旧曲。
上一篇:典故《秺侯清慎》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繁露》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