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台湾]白灵》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坐定一节城垛
握一支长长的木桨,看扬起的鼓捶
击下! 划,用力划,咦呀一声
将长城从群山中,划入渤海湾
帝王将相抛之不管,纵游太平洋去也
吆喝活泼,会是多么快乐的中国龙舟
又常常想,如果中国人都排在城墙下
握起一节长长的竹杆,当放响的鞭炮
乱窜! 顶,用力顶,吱嘎两下
将长城自万山脊上,奋力撑起
舞入呵野阔的高原,结彩江南,挂灯东北
繁华喧闹,会是何等壮丽的彩龙
后来我又想,如果,如果有个盘古
寄籍在现代,能不能请他
左脚踏阴山,右脚秦岭踩住
俯身出手,从山海关那头
将长城连高山纵谷用十亿马力
浑身竖起,镇在甘肃——神州之心
让,让天下人都景仰,抬头望
盘转迂回,看不尽的
青烟缭绕——耸入古代的云端
那将是古苍苍,多么昂然的
一身龙柱!
在中国的新诗中,以“长城”为题材的诗作不少,如果把写长城的诗作汇集起来,可以构成一阕宏大的交响乐。白灵生于台北万华,至今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他对长城也心向往之。
《长城》一诗之妙,就在脱俗的出色的“诗想”。第一想是开篇六句,诗人的“常常想”领起,把长城想象为“快乐的中国龙舟”;第二想是中间七句,以“又常常想”转折,把长城想象为“壮丽的彩龙”。前六句与中间七句想象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但在艺术表现与语言形式上却有两点特别值得提出,一是化静为动,一是呼应对仗。古老的长城本来是静态的,诗人却以动写静,把长城写成划入渤海湾、纵游太平洋的龙舟,写成舞入高原、结彩江南而挂灯东北的彩龙。如此化美为媚,便觉兴会神情一齐飞动于纸上,道前人所未道。在语言形式上,前六句与中七句的建行、句法与节奏大致相似,它们之间构成了对仗和呼应,又与后面一部份构成了变化和反差。第三想以“后来我又想”开始,直到终篇的“一身龙柱”。如果说前面的“二想”都是出色的比喻,那么,这第三想更是出人意外,同时诗人也不再用比喻,而是请开天辟地的盘古用他的神力将长城直竖入云,让天下人景仰。诗人着意将最后一行单独列为一节标出,为的是突出长城的“一身龙柱”的形象,也寄寓了诗人对于中华民族的热切期待与希望。
白灵在《大黄河》的“后记”中说,“诗人一直就是文学的梦想家”,“诗常能予人以意外的想象出尘的想象入微的想象快慰的想象”,可见他对于想象的重视。他对于长城的三种审美想象,脱俗而新创,充分表现了天风海涛般的阳刚之美。
上一篇:《错误·[台湾]郑愁予》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长城之巅·王统照》全文与读后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