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鼓·非洲三题·韩北屏》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夜 鼓
几内亚北部的康康,是非洲腹地,我在此夜闻鼓声,不禁神往。
夜的脚步踏上非洲腹地,
花红变紫,叶绿转浓,
人影儿在明镜中消失,
黑色变成了统治的君主。
夜的脚步踏上非洲腹地,
各种音响如海潮退去,
听不见雷鸣般的喧闹,
最后只剩下沙沙细语。
夜的脚步踏上非洲腹地,
我在旷地中悄悄漫步,
天空中有繁星闪烁,
地面上有流萤相扑。
突然,传来阵阵鼓声,
鼓声起自树林的深处;
最初的几击,像独白,
像一个人悲怆的哭诉。
接着是连续的敲打,
那声音像人们举臂高呼,
那声音像万箭齐发,
那声音像急速转动的机杼;
那声音像暴风骤雨,
那声音像山洪奔腾而至,
那声音像虎在跃狮在舞,
那声音驱黑暗、天欲曙。
鼓声催动落叶离枝,
篝火绽开红莲千万簇;
沉睡的树林苏醒了,
大地颤栗、呼吸急促。
非洲之鼓啊非洲之鼓,
人类最天才的创造;
鼓点能说出抒情的妙语,
鼓点能表达民族的欢笑;
鼓点能向宾客致词,
奉上欢笑的曲调;
鼓点能在大庭广众之间,
赞美一个妇人的娇娆。
非洲之鼓啊非洲之鼓,
猎人的眼睛,飞传的公告;
侵略者像野兽一样袭来,
鼓声立刻发出警号。
鼓声穿过莽莽的原始森林,
鼓声越过寸步难行的池沼,
鼓声沿着奴隶的道路急驰,
鼓声使弓上弦、刀出鞘。
夜更深了,夜更深了,
下弦月升上木棉树梢,
非洲的鼓声越敲越急,
声声撩动我激荡的思潮。
我脚下是非洲古战场,
黄沙里埋着断矢和钝刀;
老杜尔率领善战的儿郎,
当年杀得侵略者鬼哭神号。
我不必为往事伤感,
黑非洲已经破晓;
米罗河畔草色青青,
芭蕉绿、芒果香、鱼儿活跃。
非洲之鼓啊非洲之鼓,
曾经为祖先的光荣而敲,
曾经为反抗奴役而敲,
曾经为屈辱的生活而敲;
现在为自由独立而敲。
敲吧,非洲之鼓!
悲愤的声音极度深沉,
欢乐的声音响遏云霄。
1963年
这是一首描述在非洲腹地的旅途见闻的政治抒情诗。
游非洲,见闻很多,可诗人在这里只写了鼓声。鼓乃非洲的寻常之物,是黑人用以表情达意的工具。作品中的鼓,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诗中写“我”在笼罩着夜色的“旷地”漫步,“突然”“阵阵鼓声”打破了夜的沉寂。这不是普通乐队的演奏声,这是非洲人民觉醒的吼声,这是他们期待黎明、追求解放、召唤战斗的鼓声。诗人就是以自己对鼓声的细微感受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思想境界,并使豪迈诗情的抒发与具体形象的描绘紧紧结合在一起,显得自然浑厚,真实感人。
夜鼓的声响是整篇思想的象征体,也是全诗情感的附着物,对于鼓声的描写是否成功就成了全诗抒情成败的关键。为此,诗人以浓笔重彩用多种方法描绘鼓声。
第一以“夜”铺垫,突出鼓声:诗中首先写黑夜来临时的颜色、声音、天地的变化。这是写“夜鼓”的“夜”,为鼓声的出现作铺垫,为“驱黑夜、天欲曙”,“非洲已经破晓”的鼓声的象征喻意作了伏笔。
第二是多方设喻,描绘鼓声:诗中写鼓声像“独白”、“哭诉”、像“举臂高呼”、“暴风骤雨”……连用了十多个比喻,从声响、动作、情感、色彩等多方面去描绘鼓声,其中还结合着运用拟人的手法。
第三是渲染气氛,烘托鼓声。诗作不仅开头以“沙沙细语”的深夜气氛托出鼓声,而且篇中还以“落叶离枝”、“树林苏醒”、“大地颤栗”、“月上树梢”等来烘托鼓声的时轻时响、时缓时急,衬托出鼓声的威力与作用。
第四是以情绘声,情声交融:“侵略者像野兽一样袭来”,“鼓声立刻发出警号”,鼓声还会“哭诉”、“欢笑”……这是以情绘声,以声传情。鼓声不仅传达了非洲人民的感情,而且还“撩动我激荡的思潮”。最后四节诗就是写诗人随着鼓声“越敲越急”、心潮逐浪高的真情实感。这是写诗情,也是写鼓声,情与声构成同一个描写对象的两个方面。如果说以上是正面写鼓声,把感情蕴含其中,那么以下四节则是正面写感情,由“情”驾驭鼓声的变化,全诗以情绘声,以声传情,情声交融,融为一体。
上一篇:《静院·林徽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预言·何其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