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九二二。三。二八
《匆匆》是一首文情并茂、寓意深邃的散文诗。作者以绵密细致的笔触,系情于物,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感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令人感奋,启人深思。
《匆匆》作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转眼》),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但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叶圣陶:《与佩弦》)。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日来时时念旧,殊低徊不能自己。明知无聊,但难排遣。‘回想上的惋惜’,正是不能自克的事。因了这惋惜的情怀,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信札》)。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匆匆》抒写的就是这种心境。
朱自清是个擅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青的生命,默算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但作者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作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转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匆匆》的艺术特色,首先便体现在作者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之中。
作品开端寄兴于燕子、杨柳、桃花的抒写,还只是点题。为了使内心情意表现得更集中、更丰富、更强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想象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拟人手法,把光阴的象征——太阳,写得活灵活现。那太阳简直就像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是这样地轻悄匆忙,在你稍一转动之间就过去了,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情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诗人正是扣住这“脚”,把时间这个空灵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充满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阳,实际上是直接沟通诗人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诗人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在特定环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将篇端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
在《匆匆》里,鲜明的比喻和对照,起了有力烘托内在潜思的作用。作品开头便以花木新陈代谢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针尖上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喻语,确是把两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应珍惜,因为稍一轻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渺无踪影,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者,正由于此。接着作者进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时间的流作更具体的对比,以“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和“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来譬喻自己“过去的日子”。“轻烟”与“薄雾”言其空虚飘忽,不务实际,把“徘徊”与“匆匆”形象化了,从而表露了不愿虚度此生的心愿,《匆匆》的题旨,就是在大自然的时序匆匆和一己生命的匆匆对比之中展现开来的。
《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连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作品大体上有三个层次,起头作者就透过自然现象,不断追问。设问灵巧,一句一锤,扣人心弦,逼着你去思索人生严肃的问题。在第二层次里,又以来去日子“又怎样地匆匆”这一发问句别开生面,引出太阳这一具体形象。那作为诗人感情附丽物的太阳,既是诗人主观抒情的渊薮,又是通篇结构的纽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形象化了,又为以下的情感抒发别辟蹊径。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结进一步挥发,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
《匆匆》显然是流露出一种由于倥偬时日,而勾起的如“游丝”般怅惘的情绪,但综观全篇情调却是健康向上的,作者绝不是观花溅泪,望柳伤春,而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作品似乎没有回答“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如何去结束“徘徊”,但在作者不断追问、反问、责问中,可以看出他是深深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掷光阴“匆匆”而过。
上一篇:《舒婷·到石码去》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下一篇:《老舍·北京的春节》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