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派诗群·袁可嘉·岁暮》新诗鉴赏
庭院中秃枝点黑于暮鸦,
(一点黑,一分重量)
秃枝颤颤垂下;
墙里外遍地枯叶逐风沙,
(掠过去,沙沙作响)
挂不住,又落下;
暮霭里盏盏灯火唤归家,
(山外青山海外海)
鸟有巢,人有家;
多少张脸庞贴窗问路人:
(车破岭呢船破水?)
等远客?等雪花?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一些物象常常与人的某种心境相契合,它们仿佛一开始就自有着固定的感情色彩。诗人常常将这些有代表性的物象组织起来,形成秩序,负载特定的感情。但是,在诗人那里,这些物象的组织,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相加,诗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是物象间各部分相加的和。换句话说,以原生状态入诗的物象,它们只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联想空间,诗歌的“象外之旨”、“韵外之致”要靠读者的积极参与去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物象恰恰由于过于明确而显得暖昧,过于直接而显得复杂了。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句,就是这样意余言外天地同参的审美空间。
袁可嘉的《岁暮》,也深得直接意象的妙悟。这首诗仿佛只为我们罗织了一幅岁暮自然景观的图画,但它们却令我们联想到了更广远的东西。诗中出现的物象不过是:秃枝,暮鸦,枯叶,风沙,灯火,贴窗的人面。这些“点象”被诗人用特定的感情联系起来,结构成完整的“面象”,就具有了自足的形式意义。它们不再是“再现”,而是充满心灵色泽的“表现”了。这首诗貌似平淡,而骨子里却玄秘得很,每个意象背后都纠缠着一串刺激人联想的东西。秃枝墨鸦图,使我们联想到中国水墨画的韵致,这实际上是民族精神中原型功能的意象;再配以瘦树寒沙、暮霭孤灯、贴窗人面,不由得使人勾起了历史的萧索感、时间的停滞感。一时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与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融释成一片,一种悲凉的、孤独的集体潜意识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古代骚人孤旅的去国怀乡之忧,在现代又一次成为现实。一种冰冷、凄切的情感袭上我们心头。这首诗,只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情调,你抛开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做纯审美意义上的联想,也无不可——甚至,会得到更多的感受。
上一篇:《新生代诗群·韩东·山民》新诗鉴赏
下一篇:《现代派诗群·南星·巡游人》新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