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派诗群·冯乃超·默》新诗鉴赏
轻烟 笼罩着池塘底安眠
沉默 枯朽着梦里的睡莲
冬天来到疲乏的草根头
静悄悄地杀着苍白的微笑
阳光隐在轻盈的烟绡
不照树阴影里的哀愁
怠倦的枯枝愁诉
黄金的新秋也衰老
银白的长发浸池中
轻轻拂扫浪纹的懊恼
我听得几句嘎声的讥嘲
老丑的乌鸦飞鸣在树梢
沉红的落叶积满了空寂的心
怎的感谢那无情的胡闹
隆冬的严肃远过于祈祷
没有殉教者的苦恼
忧愁的圣母默现在空间
守护着灵魂的日暮
这首诗我们即使只用初级的审美感觉阅读的视野,而不用二级的反思性的阐释阅读的视野(这两个概念均借自联邦德国文论家H·R·姚斯的《走向接受美学》一书)去观照,诗歌的文本也会给我们强烈的刺激。让我们将诗中情感负荷较重的一些词语摘录出来,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诗人与那些深患“世纪病”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有着内在的息息相通的心理状态:轻烟。安眠。沉默。枯朽。梦。冬天。疲乏。杀。苍白的微笑。阴影。哀愁。怠倦。枯枝。愁诉。衰老。银白的长发。懊恼。讥嘲。乌鸦。落叶。空寂的心。无情。严肃。忧愁。灵魂的日暮。啊,这仿佛是诗人心灵的运行曲线!一般说象征主义诗歌理论是从不主张对诗做出明确解释的。他们认为,诗歌是人类经验精纯的产物,它富有理念性质又超越明确的理念,具有更大的暗示能;它仿佛随意与万物契合却有着精神深处的必然涌动,是纯粹个人化的神秘体验。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深切地感到《默》所蕴含的精神意向。这首诗通篇写的是冬天枯败、寂寞、萧索的自然景观,但诗人是把这一切当做一种象征来写的。象征什么?象征人们“灵魂的日暮”。诗人的悲观主义似乎更彻底,他的笔下,那些有罪的灵魂甚至连祈祷的觉悟都没有,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殉教者的苦恼”,这种情势连圣母玛利亚也感到“忧愁”!人们的灵魂就这样给毁掉了,不是剧烈的崩溃,而是冻僵了的、枯败了的、渐渐腐蚀了的……这种情调在当时,批判现实的色彩是很明显的,它决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病无处医治。
朱自清先生对冯乃超的诗歌作过这样的评价:“冯乃超氏利用铿锵的音节,得到催眠一般的力量,歌咏的是颓废,阴影,梦幻,仙乡。他诗中的色彩感是丰富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对照朱自清先生这段剀切之言,我们看到这首诗充斥着一种单调的疲乏的节奏,没有变化,一切都静默地流下去。这不是诗人对诗歌节奏变化的迟钝,倒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文体实验,与此诗颓丧的内容融合无间,为忧郁的人世“催眠”。此诗的色彩感是丰富的,这种丰富不仅体现在明确的词语如“苍白”,“黄金”,“银白”,“沉红”等个上,更体现在全诗的物象都笼罩着一种类似古典油画的气氛。
上一篇:《西部诗诗群·杨牧·黑鹰谷》新诗鉴赏
下一篇:《新生代诗群·海子·龙》新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