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诗群·于坚·横渡怒江》新诗鉴赏
黄昏时分的怒江
像晚年的康德在大峡谷中散步
乌黑的波浪
是这老人脸上的皱纹
被永恒之手翻开
深刻的思想在那儿露出
只有石头看见
千千万万年
天空高如教堂
巨石在看不见的河底滚动
被水磨成美丽的石子
装饰现代人的书房
或者白沙
光屁股的孩子们
把它堆成一座座金字塔
千千万万年
怒江流得冷静
目光炯炯
过江就是过江
影子滑过镜面
天空看得清清楚楚
逃跑就是逃跑
哪怕你浑身湿透
像落难的英雄
淹死就是淹死
许多奋斗许多梦许多离合悲欢
一闪就没了踪影
一只鹰
一只在诗歌中象征帝王的鹰
一闪就没了踪影
怒江水冷
太阳升起时
又走过人,又飞过鹰
在一些年代
怒江两岸有军队踞守
只有革命者或者叛徒
才横渡怒江
无论他们朝着哪一岸
革命或者背叛
都一样要面对怒江
无论是谁 当他站在大怒江边
都要先面对自己内心的江面
横渡或者逃走 要想好
他外表很平静
像怒江的脸
在他心的深处
巨石滚动或者停下
水流湍急或者混浊
永远没有人会看出
相对于那些训诫的诗,这首诗没有道德观,没有带倾向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这里惟一的现实是语言,是在语感的自然流泻中,升腾的另一种有意味的空间。关于诗歌的语感问题,于坚有一番高论。归纳起来说是这样的: 在诗歌中,生命被表现为语感,语感是生命的有意味的形式,是诗人心灵的呼吸。犹如中国书法的美感不是基于字义本身,而是来自线条流动的气韵,诗歌的美感来自语感的流动。它是诗人生命的节奏,而不仅仅是音节的抑扬顿挫。诗人只要把直觉到的组合成有意味的形式,成为语感,他的生命就得到了表现。一切无意识的都会有意识,无意义的会有意义,无情的无不情,无形式的将构成形式。为了深刻而强调某一语义的东西没有语感,没有生命迹象的诗歌没有语感,故意制造的口气和行文特点没有语感。一句话,没有诗人的生命灌注的诗,就没有语感。
《横渡怒江》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几乎没有定向化,他沉静地面对亘古如斯的河流,他只任凭那流畅、平缓的语感导引,将我们带入一个特有的艺术感觉中。欣赏这样的诗,一定要轻轻读出声音,而不必停下来死拘个别字词蕴藏的意义。这就像暂时超过了正常意义的文字”(布拉克墨尔语)。它不是陈述性、消息性的语言,而生成一种内心音乐般的幻觉。这种幻觉,虽然没有固定的价值取向,但它给你一种感动。这是诗人生命的音响震动了你的心——就像我们在听大师们的乐曲中感到的一样。
这里绝不是在玩弄形式主义的花样。因为,听凭生命的节奏无定向的流淌,自然的涌动,读者可以任意组合意味,诗的内蕴也因之具备了多种可能性,诗歌最终摆脱了诗人,而成为不断增值的自足的生命体。语义的偏离,语感的还原,说到底还是基于诗人独异的审美感觉,这种感觉,在诗歌产生之前就完整地存在着,所以,它本身就是意义,就是象征,它不是要你“懂”,而是要你“听”。
对《横渡怒江》这首诗,也可以用“释义”的方式阅读,可以将你的经验和智能因素加入。但这里要说的是,如果只用这种方式把握此诗,那它内在的审美力会失掉一大块,诗人的用心将被忽略。事实上,这首诗的成功首先是来自那神奇而自然的语感的。
上一篇:《朦胧诗诗群·杨炼·朝圣》新诗鉴赏
下一篇:《新生代诗群·廖亦武·死城》新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