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晨
现在我要走了(因为我是一个飘泊的人)!
唉,你收下罢,收下我留给你的这个真心!
我把我底心留给你底头发,
你底头发是我灵魂底住家;
我把我底心留给你底眼睛,
你底眼睛是我灵魂底坟茔……
我,我愿作此地底乞丐,忘去所有的忧愁,
在这出名的但丁墓旁,用一生和你相守!
可是现在除了请你把我底心收下,
便只剩得我向你要说的告别的话!
Aaaio,mia bolla!
现在我要走了(因为我是一个飘泊的人)!
唉,你记下罢,记下我和你所经过的光阴!
那光阴是一朵迷人的香花,
被我用来献给了你这美颊;
那光阴是一杯醉人的甘醇,
被我用来供给了你这爱唇……
我真愿作此地底乞丐,弃去一切的忧愁,
在我倾慕的但丁墓旁,到死都和你相守!
可是现在我惟望你把那光阳记下,
此外应说的只有平常告别的话!
Aaaio mia cara!
王独清
但丁,意大利著名诗人,生于1265年,死于1321年。其代表作有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社会矛盾的《神曲》,恩格斯曾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王独清的这首《但丁墓旁》写于他游历意大利期间。在但丁墓旁,王独清和他的恋人告别。全诗用颇为整齐的格律,用音节中的慢板与快板相间的节奏,抒发了诗人浓深的恋情。第一节是献给恋人的“心之歌”。我们似乎看到,在但丁墓旁诗人和他的恋人紧紧依偎,难分难舍。面对默默无言,楚楚动人的女郎、诗人不忍离去,但又不能不离去。他无可奈何,唯一能留给恋人的只有一颗“真心”。这心儿系在恋人的头发上,这心儿留在恋人的眼睛里。他要让自己飘荡的心儿在恋人的头发和眼睛里找到最后的归宿。应该说诗人的想象和比喻是较为新奇的。尽管王独清没有象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一诗中那样正面描绘女郎的情态,但“她”的形象仍然是呼之欲出的。《但丁墓旁》着意于诗人心灵、心绪的展示。作者企图通过自己信誓旦旦的临别赠言,召唤起我们的“感觉”,把我们带入情意缠绵,难舍难分的意境中。第一节中的末一句,“Aaaio,mia bolla!”(意大利语,意思是再见了,我可爱的!)加强了这种表达效果,尽管它不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日语,再见)来得轻妙、生动。
第二节是献给恋人的“追忆曲”:他追忆和恋人“所经过的光阴”。他把这光阴比作“一朵迷人的香花”,“一杯醉人的甘醇”。光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附着在恋人的美颊上;光阴之所以醉人,是因为深印在恋人的爱唇上。诗人用这些颇具朦胧色彩的语言,把我们拉回泛着浪花,荡着涟漪,深不可测的爱河里,又一次让我们感觉到恋人的美,恋情的浓。
王独清说过:“诗,作者不要为作而作,须要为感觉而作,读者也不要为读而读,须要为感觉而读。”他自己认为这首《但丁墓旁》实现了“为感觉而作”,是“比较能满意的”,但要求读者“为感觉而读”,却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不近情理。
上一篇:东方之月
下一篇:关于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