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瓒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本词是倪瓒的代表作,颇为后人所激赏,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论此词曰:“风流悲壮,南宋诸巨手为之亦无以过,词岂以时代限耶!”词中的越王台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建,故址在今广州越秀山。倪瓒强学好修而不治产业,一生布衣不仕。在元顺帝至正后,眼见愈演愈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预料天下将乱,遂尽散家财于亲友,浪迹江湖。此词当是他南游广州登越王台时的有感之作。
上片化用唐人窦巩《南游感兴》诗“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而成。首句改窦诗之“欲问”为“莫问”,既有变化,又增加了“伤心”二字的份量。昔日窦巩游此,伤感时事,故欲问前朝事以为警戒;而今词人于时事则已彻底绝望,故曰“莫问”。这细微之一改动,活现了词人当时伤心绝望之情态。“鹧鸪啼处”三句,承“重上”云云写登台所见所闻。既抛却古今或世事,故聊且纵目观览,然而此时传入耳际的却是鹧鸪鸟的声声悲鸣;映入眼帘的虽然是在春风吹拂下的花红草绿,可却又是夕阳将没,残照无力。辛弃疾《贺新郎》云:“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李白《忆秦娥》云:“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见此声之悲切,此景之凄清。因此,词人伤心之情欲罢不能,直是旧愁来去,又添新愁。
过片“怅然孤啸”,顺承上文。《诗·召南·江省汜》:“不我过,其啸也歌。”宋朱熹《集传》:“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啸是魏晋名士舒畅胸怀的一种方式,《晋书·阮籍传》称籍“嗜酒能啸”,又载处士孙登之啸“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亦有“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句。此曰“怅然孤啸”,以魏晋名士以居,既表其孤独不见容于世,又暗示其愤怨之气难平,大有岳武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意。其后“青山故国,乔木苍苔”,笔势一转,又回到眼前景。“故国”,指旧时南越国土。南越又称南粤,在今广东广西一带。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南海、桂林数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至汉武帝时被灭,分其地为九郡。二句说青山依旧,可历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迁,昔时繁华国土已是荒凉一片,绵绵青山,只有森森之乔木,苍老之青苔遍布。结尾三句“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又翻进一层,借景抒情,说只有旧时的明月,永远不会改变,长照人间,可是它那多姿的形体,那皎洁明亮的光辉,又是从何处飞来的呢?数句化用唐人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语意,但以问句作结,既不落俗套,增加了词的隽永情趣;又含蓄地表现了对“古今多少兴亡事”的无限感慨。本词发端突兀而起,悲壮慷慨;结尾含蓄婉转,余味不尽,确是一首出色的吊古伤今之作。
上一篇:(宋)秦观《如梦令·五之五》原文赏析
下一篇:(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