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文焯
《菩萨蛮 望月有怀》
桂宫寂寞花前后,天阶玉露金风骤。云外小骖鸾,也愁高处寒。夜明秋半镜,暗缺山河影。灯火梦长安,觉来西笑难。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经大同、太原急奔西安,郑文焯此词即有感于此而作。
词题云“望月有怀”,就是“玲珑望秋月”,伤怀此国难。上片糅合神话传说,写望月,勾画出月宫寂寞,云外高寒的图景。“桂宫寂寞花前后,天阶玉露金风骤。”“桂宫”,传说月中有桂,因此桂宫为月或月宫的代称。沈约《登秋月》诗云:“桂宫裛裛落桂枝,早寒凄凄凝白露。”“天阶”,三台星名(也叫三阶、泰阶),传为天宫台阶,《晋书·天文志》云:“三台是天阶,太一蹑以上下。”起拍这两句,是以月宫与天阶来写清宫的荒凉寂寞:秋风骤起,台阶冷凝白露,皇宫御殿一片荒寂,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西太后与光绪帝逃奔西安,又是如何光景呢?“云外小骖鸾,也愁高处寒。”“小骖鸾”,古时三马驾一车曰骖,帝后车辇则六马驾一车;鸾,凤凰之类的神鸟。这是以天仙骖鸾驾凤美称帝后所乘车辇。但说“云外小参鸾”,则又暗喻其不顾一切,仓皇逃窜于京外,随从护卫甚少。西北高原崎岖险峻,开寒地冻,所以说“也愁高处寒”。“高处”,即指月宫。《龙城录》载唐明皇游月宫,见宫府门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想是很寒冷的。所以苏轼《水调歌头·丙辛中秋》词云:“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词人化用月宫传说与苏轼词语,暗喻两宫西奔的凄苦寒冷,深怀关切也情之溢于言表。
下片由望月而转入幽梦,抒发山河破碎之哀。“夜明秋半镜,暗缺山河影。”词人由望月而忧,由月缺而联想到祖国危亡的惨变。这秋月暗缺半镜,不正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缩影吗? 忧思国破山河缺,情不自已,即由忧思而入梦:“灯火梦长安。”梦入京都,犹见万家灯火,犹闻歌舞欢乐。但是,“觉来西笑难”,一觉醒来,面对着的是残酷的现实:京都正遭受洋鬼子的铁蹄蹂躏,因此,词人难以欢笑,只有伤心泪落。“西笑”,用典。桓谭《新论·琴道》云“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长安为汉都,西望长安而笑,乃渴慕帝都。此以长安双关,既关清都北京,又关古都西安。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云:“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四海望长安,颦眉寡西笑。”诗情词意,极为相似,看来郑词下片是从李白诗脱胎而来的。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苏东坡《水调歌头·丙午中秋》词云:“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他自己这首词,就是从谪仙和坡仙的“仙心脱化”,亦成“奇逸之笔”。只因国难当头,帝都沦隐,而无“二仙”之旷达浪漫,但有“别是一番惆怅处”(其《玉楼春·梅花过了》)。真是悲歌慷慨,令人凄绝。
上一篇:(清)梁鼎芬《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原文赏析
下一篇:(清)叶衍兰《菩萨蛮》甲午战事抒怀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