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的思想内涵可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与赏析。
第一层次先来欣赏它所描绘的“江南好”景致。江南,此指江浙一带。大约自中唐开始,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到南方,因此很多北方的文人都喜欢作江南之游,并写下了不少歌咏江南风物的著名诗词。别的不说,且举白居易为例,他就一口气写了三首《忆江南》词,使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自然景观和那“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的江南风土人情,得以扬名词坛。而本词的作者韦庄,继步白居易,写了五首《菩萨蛮》词,其中有两首即明点“江南”之乐。我们现在欣赏的这首词,就是其一。它所描绘的“江南好”景致,实际只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然四句中短,却已要言不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与旖旎风情。先说前两句:记得杜牧《江南春绝句》有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荀鹤《送人游吴》诗有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所以若要概括江南风光的总体特征,那就离不开一个“水”字。你看白居易所写的“江花”与“江水”,杜牧所写的“水村”与“烟雨”,杜荀鹤所写的“水港”与“小桥”,以及后人形容江南景致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就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而韦庄自然也深谙此理,他就化用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凝铸成了“春水碧于天”的新句;又从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小塞食舟中作》)句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写出了安卧于“画船”之中侧耳静听雨声而入眠的悠然之乐。故而这两句描写可谓抓住了“江南”的特征,揭示了“江南”的“神髓”,于尺幅之中展示了江南春水浩淼的千里之势,境界天阔,神韵悠远。再说后二句:江浙一带由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酒楼妓院,这就使得江南的景致中又明显带有了“旖旎”与“富丽”的特种风情。这对晚唐五代的风流文人来说,更是椿艳羡不已、值得兴奋的事。所以韦庄要写江南之美和江南之乐,就不肯仅仅停留在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的“山水画”式的描写上,而更要作色彩远加浓艳的“仕女画”式的绘画。于是,他就大笔一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人侑酒”的画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请看,当垆卖酒(实指陪酒女郎)的女子,个个都象卓文君那样明媚如月,不信你只要看看她们伸出的洁白如霜雪的手臂就可明白了!这儿一则使用了恰当的比喻(以月比人),二则暗用了典故(卓文君),三则又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重点写其雪白的手臂),缘此便把江南姑娘之艳美和江南风情之旖旎,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所以一方面是自然风光美丽,另一方面是享乐环境优越,这就难怪词人一开头就要赞叹“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了。而这种对于江南之美的出色描绘,自该是欣赏本词的“重点”所在。
但是以上仅是第一层次的理解与赏析。而事实上,本词却还包含更深的思想内容,那就是思乡而不能归的痛楚心情。对此,就会涉及到本词的写作年代——有人认为是词人晚年仕蜀后所作,有人认为他青年时代浪游江南时所作。本文不拟在此作深一步的探讨,只想根据本词所说的“未老莫还乡”来作推论,那就是:词人其时正当华年,正在江浙一带漫游。他目睹江南无比富丽的风光,一方面是赞美不已,另一方面却更加激起了对故乡(陕西)的怀念。可是家乡目前正值战争与动乱,又怎能归去?因而只能发出“还乡须断肠”的浩叹和“游人只合江南老”的自嘲。清人陈廷焯评此词曰:“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此数语就揭示了本词第二层次的思想内涵。
上一篇:(五代)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原文赏析
下一篇:(五代)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