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秉忠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刘秉忠一生多行路之役,尤其是遇合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常从军南北,征骖千里,投身“马上取天下”的艰辛事业。鞍马劳顿、客中情怀,是他诗词中常见的题旨。其军中所作《江上寄别》诗云“鞍马几年南北路,关河千古短长亭”,咏唱情辞与本篇完全一致,词当同时作。
描叙羁旅,“短长亭”是最鲜明的代表性物象。古代官道大路上,间距数里就可见一座驿亭,供行人歇宿;路程间距长者称“长亭”,短者称“短亭”。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欧阳修《浪淘沙》词:“长亭回首短亭遥,过尽长亭人更远,特地魂消。”自古来,人们送别长亭,思乡长亭,长亭短亭曾牵惹着多少人的梦魂情思。“短长亭,古今情”(万俟咏《长相思》词,它是中国古代行役诗词中一个蕴意丰厚的积淀意象。词一起端出“短长亭”,旋冠以“南北”的漫长路程,劈面即生浓烈情思、万千感触。接下“行路无情客有情”句,顺势流出,作进一步的点染深化。“行路”,即道路;大路通天,千古依旧,木然送走无数的南人北客,故曰“无情”。无情路却走有情人,有情人深怨无情路,两相映衬,情怀倍浓。词人为何羁旅情怀一端现就百般叹嘘,感慨“无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下片最后三句激动地自述经历,道出答案。这里,连用两个反诘,并以对比的手法,简洁有力地托现出痛感人生之艰难、岁月之无情的志士心态。年复一年,鞍马行路,“连岁驱驰万里程”,“王霸分争图未卷”,其间歇宿过多少的“南北短长亭”;然而至今功业无成,宏图难展。“何成?”一语,意含焦虑。重建乾坤的理想道路是那么漫长,而岁月的流逝又何其飞快:鞍马秋风中,竟不觉白发上头,秋鬓惊心。对比理想与岁月的无言感慨中,表现了一代风云人物急于施展抱负、把握人生的强烈进取心,成功地勾勒出一位“有情行客”的慷慨风貌和浓郁情思。
下片由行路转写居停,心绪也在静夜的读书声里渐趋沉静坚毅。君子之道,如日月运行,自健不息,欲成天下事,须读天下书,识天下理;浮躁无益,风云际会全赖于孜孜不倦的追求、奋斗。“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一个彻夜勤读、夜夜不懈的动人场面,生动形象且极其典型地写出刘秉忠为实现理想进行的长期准备,付出的巨大努力。这种不辞清苦枯燥、专注求知修养的坚毅精神,正是中国古代文化薰陶下成长的杰出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读来感人至深,激人奋发。刘氏这一刻苦发愤的努力,的确给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元史·刘秉忠传》载:刘入见忽必烈,“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王、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掌。世祖大爱之”。其后岁月,犹缀读不止。故能通晓天下人情物理,“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为一代成宪”。末结三句移视觉于听觉,化室内灯为窗外竹:“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西风”,秋风。绿竹挺然高节,有君子之操韵,古人称赏曰:“君子竹”。词人取象窗外竹,分明寓寄立身处世效法之志。夜读困倦,抬望西窗,但见几竿绿竹,枝影扶疏,岸然簷下;一阵秋风掠过,萧萧叶动,不时弄出风散雨声,凄清作响。名绿竹曰“君子”,摄神韵曰“凄清”,他显然悟到了某种人生启迪性的竹义竹理。他似乎以竹自诫自勉:境地清寒中,不失君子风范;扎根泥土,不断拔节向上,沉著追求。词人羁旅里生发的这一自感慨、焦虑转往发奋、沉毅的心路历程,真实展示着这位古代政治家的精神风貌,真彩内映,清刚沉至,颇能给后人许多启示。
上一篇:(元)刘秉忠《南乡子·夜户喜凉飙》原文赏析
下一篇:(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