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涉
竹枝词·十二山晴花尽开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竹枝》一名《竹枝词》,是唐代巴渝地区(今四川东部)流行的民间曲调,词人即用它来歌咏当地的史事和传说。
“十二山晴花尽开”。“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两岸,南北各六,其中以北岸的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起句点地,将风光奇丽的巫峡写得花团锦簇。然而此地又不仅以风景胜,更有着古老的历史遗迹与浪漫的神话传说,于是乃接以第二句“楚宫双阙对阳台”,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楚宫”,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三面皆山,南望长江。“阳台”,在巫山来鹤峰上,南枕长江。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交欢,神女临去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也梦见过这神女。(见南朝粱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所收旧题战国楚宋玉所撰之《高唐赋》与《神女赋》。)此句言楚王离宫正门两侧的对称形门楼与神女出没的阳台遥遥相对,明显是影射传说中怀王父子与巫山神女之间的风流韵事,这就带出了楚王荒淫好色的内容。第三句“细腰争舞君沉醉”,紧承上意而进一步加以渲染。“细腰”,代指楚宫中的美人。春秋时。楚灵王以细腰为美,其臣下为了邀宠,遂皆节制饮食,束紧腰带,甚至于饿得有气无力,必须扶着墙壁才能站立起来。(事见《墨子·兼爱》篇。)据此推论,则楚宫中的美人自必为细腰了。美人们投楚王之所好,扭动纤细的腰肢,争着翩翩起舞。而楚王也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欢快气氛中开怀畅饮,终至沉醉。以上三句层层铺垫,一笔笔勾出了这幅热闹喧天的“楚王行乐图”,其实都是在为第四句蓄势,势既蓄足,乃蓦地打开闸门,兜头放出一库冰水来,只“白日秦兵天下来”七字,就将前二十一字的歌舞升平气象收拾了个干干净净。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在怀、襄二王统治时期,秦国曾多次举兵攻打楚国,其中以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楚国先王祖坟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的那一次最为惨烈。从此,楚国一蹶不振,五十馀年后,终于为秦国所灭。本篇结句,就形象地、集中地概括了这段史实:虎视眈眈的强秦瞅准了楚王沉醉于酒色之中、无暇治理军国重事的大好机会,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遣兵长驱直入,将这富庶而美丽的南方大国一口吞并了去。
平心而论,《高唐》、《神女》二赋是否真为宋玉所作,向来就有争议;即便真是,文学作品允许虚构,怀王、襄王父子梦交神女之事也未必属实;二王在历史上并不特别以好色著称,楚国之所以亡于秦,自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然而,本篇虽是一首咏史词,毕竟是“词”而不是“史”,作者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史实,他有权遗貌取神。大凡历代的误国、亡国之君,未有不纵欲的,好色贪杯固是一大通病。词人攻此一点,也算抓住了要害,我们当然犯不着费心来为怀、襄二王辩护。
有词以来,这是较早的一首成熟的咏史之作。在选材上,它熔锡于铅,糅合正史与稗官小说,虚实相济,乃显得活泼而不拘谨。隶事时,又移花接木,叙怀、襄二王行状而不假外求,信手拈出其祖先灵王“好细腰”的典故,给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君子之好色、楚国之衰败,其来也有由的历史暗示,手法十分机巧。
上一篇:(唐)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原文赏析
下一篇:(唐)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