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此词题为《夜行黄沙道中》,是写夜行途中的见闻和感受。黄沙,山岭名。据《上饶县志》记载,“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乾元乡,高约十五丈。”可知此词当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时的作品。
首起一联工整的对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鸟儿对月光特别敏感,往往使它烦燥不安。唐人王维《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北宋周邦彦《蝶恋花》词:“月皎惊鸟栖不定”。苏轼《次韵蒋颍叔》诗:“月明惊鹊未安枝。”都是写月光使栖息在树枝上的乌鹊不安而鸣叫。辛词即用此意,谓明月强烈的光线惊醒了栖息在旁出树枝上的乌鹊,它不安地翻动和啼鸣。蝉一般都在白天不断地鸣,半夜里是歇息了的,但因清风吹拂树枝,惊动了它,也使它不时鸣一下。这两句互文见义,“半夜”既点“鸣蝉”的时间,也是“惊鹊”的时间;“别枝”即旁出的树枝,既点“乌鹊”栖息之空间,也是“鸣蝉”的空间。两句写明月、清风、乌鹊、鸣蝉,夏夜景色优美,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前二句写长空景色,接着二句转写地面景象。词人一路行来,嗅到的是一阵阵稻花的香味,听到的是连绵不断的蛙鸣声,立即联想到农家丰收即将来临,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喜悦,于是觉得青蛙的鸣叫似乎正在向人们预报丰收年成。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蛙。将“说丰年”提到蛙声之前,是结构上的倒装句法,同时具有强调“丰年”的意思。词人是熟悉农村生活的,知道农民向来有以蛙声的大小来卜占年成的习俗。唐人章孝标《长安秋夜》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二“蛙”条解释说:“农民占其声之早晚、大小以卜丰歉。此处用其意而将青蛙拟人化,是词人喜丰收心态的深一层表现。
上片写夏夜景色,反映出词人心情是愉快的。下片则表现另一种心态。换头二句又是一联对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显得突兀转折,表明词人又赶了一阵路,天空起了变化。夏天的气候变化是很快的,往往山后天晴,尚有星星在高空,而山前却已落下雨点。五代前蜀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就是写夏夜气候。辛词此处化用其意。既然已有雨点落下,词人心情不免有些紧张,骤雨迅即到来,应该找个避雨之所。接着二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含着一句一转的意思。词人依稀记得,过去经过此地,在那丛林边社庙附近是有个茅店的,那里正好是避雨之所,可如今怎不见?正在焦急之际,道路转弯,走过溪上小桥,茅店果真突现在眼前。这里兼有“出乎意外”和“不出所料”的双层含义,写来耐人寻味,它巧妙地写出了词人从疑虑到欣喜的复杂心理变化,与陆游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都是写景。上片写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下片写疏星、飘雨、溪桥、社林、茅店。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组合,描绘出一幅幅形象鲜明生动的图画。全词不着行路字样,而词人的一路行程却清晰如见;不着抒情痕迹,而词人对夏夜景色的欣赏、对丰收在望的喜悦、生怕淋雨的焦急、忽见茅店的快
慰,种种心态,无不渗透在字里行间,使读者如临其境。此外,笔调轻快灵活,语言平淡自然,这些都显示出辛词卓越的艺术成就。
上一篇:(宋)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赏析
下一篇:(宋)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