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甫松
采桑子(二首)
之一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之二
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
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
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鉴赏
《采莲子》,唐教坊曲名。这里所录的两支曲子的每句歌词后,都标注有“举棹”、“年少”的小体字相间出现,这是随着唱歌人每唱一句后,伙伴们发出的和声;这样一来,有唱有和,一人唱,众人和,既可烘托出热闹的气氛,又可以协调节拍以整齐划船的动作。和声“举棹”的“棹”与“年少”的“少”自相押韵,它们不论是在声韵、还是在语义上都与该词正文无什么关联。
第一首令词以传神之笔描绘出采莲少女活泼贪玩的娇憨神态。“菡萏”,莲花的别名;“陂”bēi,在此作池塘讲。首句写的是静景,“菡萏香连十顷陂”形容莲花盛开,香气覆盖着十顷池塘。只一句就将人们引入图画世界:这里花色红、白,荷叶滴翠,池水清绿,交相辉映,色泽鲜明,清香流溢,烟波十顷。以下三句都是动态描写,以语言之通俗、取材之新颖引人入胜,大意是说:谁家的小姑如此贪玩爱耍,把驾舟湖面是为了采莲的事给忘了;天色已晚,她还在弄水作戏,溅起的浪花把船头全打湿了;突然间,湖面上游过来一只逗人喜爱的迷路小鸭,小姑娘把它湿淋淋地捧在手里,又调皮地脱下红色的长裙包住了它。末一句最为传神,因为作者如果仅以“贪戏”、“弄水”、“采莲迟”、“船头湿”作刻画,尽管也能表现她的爱玩与活泼,但未免流于一般,远不能表现她的性格特点;只有当作者捕捉住少女的“更脱红裙裹鸭儿”这个细小动作时,方把人物一笔点活了,诗中那个未脱顽皮气的少女娇憨可爱的样子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了。结尾之句,堪称点睛妙笔。
第二首令词写采莲湖上采莲少女的朦胧爱情,细腻而生动。首句先勾勒自然景色,“船动湖光滟滟秋”中的“滟滟”,形容水波流动的样子;秋天正是江满湖平、水深浮力最大的时候,采莲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自由自在地移动着。只一句就写尽了好一片迷人的湖光水色。以下三句转入在特定景色中人物动作、情态的描写,作者不从肖貌、不从歌声入手写采莲女,而是将笔触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贪看年少信船流”中的“年少”,在此处特指一个少年男子,只因为多看几眼那个风度翩翩、令人迷恋的少年,采莲少女竟忘记了手中双桨,一任小舟随水逐波飘去流回。这里写少女心底的秘密,是浅浅地勾勒。一种自然萌发的朦朦胧胧的爱慕之情,连她自己也未敢明确肯定,当然是怕被别人察觉的,所以下句用了“无端”二字。“无端隔水抛莲子”这句来得非常突兀,是谁无缘无故在抛莲子?又是向谁抛莲子?显然是那个被她偷眼“贪看”的“年少”在向她悄悄扔过来一颗莲子;歌词利用“莲子”与“怜子”音相谐的关系,以“抛莲子”表示爱慕之情。既然采莲女有“贪看”的动作,“年少”的“抛莲子”似乎也不是无因了,而“无端”二字盖自少女内心流出,已经蘸上了几分羞涩之态,紧接下去的收尾句“遥被人知半日羞”对此情更作了极力渲染,她惟恐被远处的人们看见“年少”在“抛莲子”示爱,为此而久久不能克制自己羞涩之情。同前支曲子一样,这个尾句也是点睛之笔,它把一个思想细腻多情、性格内蕴而不外露的少女形象整个地描绘出来了,是那么轻松自如!
上一篇:(宋)辛弃疾《卜算子·千古李将军》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宋)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原文、翻译及赏析